近年來,大學中多了很多有關電影的課程!白x”電影似乎不再是電影系學生的專利。電影教育不但訓練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而且能讓他們更了解社會,為他們提供了研究各國文化的很好的文本。
電影教育的優(yōu)勢
從不同的文化文本(如文學、漫畫、戲劇、音樂、電影等)來研究不同的社會文化,對學生而言是十分有趣的。有學者表示:“電影與文化有很大的關系,首先電影反映了社會的問題;其次,它響應了社會問題,甚至從電影我們可以看到革新,為問題找多一個出口!
該學者認為,電影教育是“好玩”的,用電影去拿捏社會文化最容易:我們都可從音樂看社會文化,但音樂種類少,電影卻有各式各樣的戲種。此外,電影是半真半假的,我們可以用‘真’的部分去參照文化歷史變遷;以‘假’的部分——創(chuàng)新的部分作為文化評論。”
電影不只是娛樂
電影教育對不少學生來說都十分有趣,但是不少學生對電影教育有錯誤的期望,認為這課程十分容易,不過是欣賞電影,只視電影為娛樂。
大學生的電影教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電影對社會有批判思考,甚至為社會帶來改變:完整的大學教育不應只是純觀賞角度去“學”電影,應該從電影中看社會,解構這些社會現(xiàn)象,并尋求出口。
電影教育 非填鴨式教學
大學的電影教育是對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體制的挑戰(zhàn),重在培養(yǎng)批判思維,有學者認為:電影教育的精神是令大學生得到一些批判思考的空間,對自己身處的文化環(huán)境有更深刻的體會。
電影教育 終身受用
的確,電影教育不是要訓練大學生當導演,而是通過對電影的賞識和批判,喚醒年青人對視覺文化的更強的洞悉力,這是一種文化觸覺和文化識見。對社會的觀察力與良好的分析力,會令青年人終身受用。
不論是中學生電影教育,還是大學中的電影課程,都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力和思考力。不僅挑戰(zhàn)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也是為了培養(yǎng)更具審美力與獨立批判精神的觀眾群體。電影與教育的結合,其意義也在于此。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