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并不純良的動機(jī),遼寧隊卻做了一件很有良知的事情。超齡對中國足球并不是一樁新聞,但遼寧卻第一次以局內(nèi)人的身份,公開承認(rèn)了中國足球“青少年奇跡”背后的一地雞毛。周海濱,20歲天才的童話,原來只是一個數(shù)學(xué)游戲的結(jié)果———從1984到1985。
不錯,遼寧隊自己也未必干凈,否則留在家里不肯查骨齡的朱挺、趙旭日做何解釋?遼寧告山東的背后,也確實有某種動機(jī):金牌數(shù)落后,放走人才的“酸葡萄”心理。既然都不干凈,那就息事寧人、皆大歡喜、甚至沆瀣一氣吧,這是中國足球圈對待超齡的普遍邏輯。在這種縱容和共謀下,2000年,國少隊被查出2/3球員超齡;2001年,全國青少年超級杯,進(jìn)入前四的全是超齡球隊;2002年,全國U-15青少年比賽上,查出1000多名超齡球員……這還只是公開資料,圈內(nèi)流傳著更多關(guān)于超齡的經(jīng)典段子。比如,1981年齡段國奧隊的某主力,一次與記者聊天時說:“我13歲那會兒看1990年世界杯”……
對于超齡的縱容,還有許多足球人內(nèi)心隱藏的“救命稻草”心理:在中國足球萎靡之際,超齡球員至少能帶來世界青少年大賽勝利的泡沫,搪塞國人的指責(zé),挽回國人對中國足球僅存的一點關(guān)注。多么荒謬的邏輯?多么危險的傾向?看一看近鄰阿曼、卡塔爾吧,用虛報的年齡,他們曾經(jīng)進(jìn)入過世少賽、世青賽的四強(qiáng);而他們的國家隊,卻至今連世界杯的門都摸不到。用“超齡”這顆搖頭丸尋求刺激,中國足球只會死得更快。
所以,在這樣一個時刻,類似遼寧告山東的行為,必須受到鼓勵而不是打擊。互相揭發(fā),直到牽出所有的超齡隊員,直到開除所有的超齡隊員。這樣,我們的青少年“奇跡”也許會不復(fù)存在,但只有這樣,中國足球才有未來。正如當(dāng)年有人勸魯迅:一間鐵屋子,沒有窗戶而萬難破毀,許多熟睡的人在里面;如果讓他們在昏睡中悶死,就不會感到死亡的悲哀。然而魯迅卻說:“幾個人既然能起來,你就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拍案而起,中國足球也許會死得很痛苦。但只有拍案而起,中國足球才有可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