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泥塑臉譜是久負盛名的,但這門藝術也經歷過一段滄桑。
據老人講,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北京各大廟會的玩物攤上就有臉譜出售。那時西城有位姓桂的滿族人,愛好京劇,能詩善畫,尤其愛好京劇臉譜。他每月領了俸祿錢糧,吃飽了沒事可做,就用膠泥塑了一具臉型,曬干后,用它做模子,翻出些泥坯,模仿舞臺臉譜勾畫上色,經過不斷改進,越做越精細,送給親友,很受歡迎。后來,聞名求其繪制者漸多,人們稱呼他“花臉桂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滿族人沒有地方領俸祿了,桂老先生眼看著自已那點家底越來越少,便開始做臉譜售賣。白塔寺的玩物攤很多,有個擺攤的姓李,一看臉譜很稀罕,就收下了,當天被一個顧客全部買走。此后,送去多少臉譜就收多少,大有供不應求之勢。
繼“花臉桂子”之后,又相繼出現(xiàn)了許多泥塑臉譜藝人,比較有名的如登如霖、李榮山、趙友三、石家兄弟、馬成子等。這些老先生在臉譜藝術上各有風格,各具特色。
從二十年代后期起,泥塑臉譜除在各大廟會上出售外,又發(fā)展到東安市場,各玩具商店和藝術品商店等都有經營,很受顧客歡迎;尤其是到京的外國人,回國時都想帶些富有北京特色的泥塑臉譜饋贈親友。
二十年代后期,由北平丙寅采油公司東家傅某出資,開辦了北平教育模型公司,聘請趙友三等人為技師,制作教學模型、泥塑臉譜
彩塑沁泥人。同時,東安市場丹桂商場開設了松竹梅商店,專賣泥塑臉譜,生意興隆,除少數內銷外,大部份供出口。他們還重金聘請著名京劇演員侯喜瑞、朱斌仙等為他們設計臉譜,大大豐富了北京的臉譜藝術。
正當北京臉譜藝術呈現(xiàn)空前繁榮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fā),許多商店作坊倒閉,大部分做臉譜的藝人被迫改行。李榮山被迫去賣報,汪崇斌去拉黃包車,還有的去當小工以及闖關東。北京泥塑藝術顧顯凋零。
日寇投降后,又由于法幣貶值,物價一日日漲,臉譜生意仍無起色。據說李榮山老師傅上午出賣力氣,下午在家做點泥人、泥鳥;有時等米下鍋,不得已到街頭鬧市,在地上鋪一張高麗紙,擺上幾個泥人、泥鳥、臉譜叫賣,以勉強維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