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全長一千零六十八點六公里的武(漢)廣(州)鐵路客運專線正式開通運營。該鐵路設試運行速度最高達三百九十四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 中新社發(fā) 楚天行 攝
中新網廣州十二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郭軍) 二十六日,全長一千零六十八點六公里的武(漢)至廣(州)鐵路高速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其重要性不僅在于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更在于它有望成為改寫粵湘鄂三省經濟版圖、塑造沿線經濟新生活的黃金大動脈。
武廣高速鐵路連結中國中南部地區(qū),串起了該區(qū)域的的三大都市圈——珠三角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和武漢城市圈。它的開通,極大地拉近了三者的距離,廣州至武漢的列車運行時間由十小時縮短至三小時,廣州至長沙的時間則縮短至兩小時。隨著空間距離的拉近,粵湘鄂三省人員、資金、信息、物質流動也將更加密切,該區(qū)域經濟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將進一步加速,三省均得以更寬廣的視野和格局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
長期以來,由于地理與交通的阻隔,珠三角經濟圈缺乏龐大的經濟發(fā)展腹地,與長三角和環(huán)渤海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狀況將因武廣高鐵開通而獲得極大改善。對廣東而言,其經濟發(fā)展腹地得以真正向湖南、湖北等內陸地區(qū)延伸,獲得當地巨大的土地資源、人才和市場支持,而湖南、湖北則可因此更加密切地融入泛珠三角,進而聯通龐大的海外市場。
有專家預測,此前港澳的“前店后廠”經濟發(fā)展模式將因此發(fā)生新的地域轉移,形成新的“前店后廠”,廣東成為“新店”,湖北、湖南成為“新廠”;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的“產業(yè)和勞動力雙轉移”戰(zhàn)略,也將跳出廣東的地盤具有新的地域呈現,在粵與湘、鄂三地之間實現新的“雙轉移”。粵湘鄂三省的經濟整合,將使得珠三角在于長三角和環(huán)渤海經濟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的優(yōu)勢。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預測:如果交流順暢,武廣高鐵將會為沿線三省帶來巨大商機,五年后GDP有望因此而提升三至五個百分點。
事實上,早在這條黃金大動脈誕生之前,三省商界、地產界、旅游業(yè)、航空界聞風而動。
在長沙,“武廣新城”戰(zhàn)略規(guī)劃早在今年六月便已啟動,總投資二百九十多億元人民幣,規(guī)劃居住人口約四十萬,主要開發(fā)建設商業(yè)地產、住宅、旅游及文化娛樂設施。 而被稱為廣州“后花園”的韶關和清遠,一早就瞄上了武廣高鐵的商機。以武廣高鐵韶關站為核心建造的“芙蓉新城”,是一座以旅游為特色的新城,未來也將成為韶關的行政、交通、旅游休閑、金融中心,甚至連市政府也將搬到這里。此外,在清遠、郴州等地,都積極規(guī)劃,先后推出一批產業(yè)轉移園區(qū)。
在地產方面,碧桂園、保利、廣電、萬科、金地等先知先覺粵派開發(fā)商早在數年前就已布局,基本上都已在武廣沿線生根發(fā)芽,其中以碧桂園在武廣沿線布點最多,在有樂昌、韶關、長沙、武漢、咸寧等城市開發(fā)項目有八個之多。 相比之下,中小開發(fā)商則更多在沿線二線城市物色土地,務求三至五年內收益翻番。與此同時,其中不少人來自鄂湘兩地的生意人,在廣州的購房群體中日漸成為“多數派”。
“早上在喝廣式早茶,晚上趕到武漢吃武昌魚。”成為不少往來三省生意人愜意的商務生活圖景。而更多的廣州普通市民則期待乘坐高鐵前往兩湖地區(qū)瀏覽名勝古跡、名山大川,相關旅游線路大受歡迎。目前,廣東各大旅行社積極開發(fā)相關旅游產品。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