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理財?shù)娜找嬷匾,熱衷于高利率的儲蓄、購買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甚至各種保險的市民也越來越多,很多銀行為了方便消費者也開展了多項代理業(yè)務,各種產品的促銷員自然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在銀行大廳內,而正是這些促銷員往往左右著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近來本報和消協(xié)部門陸續(xù)接到消費者反映,在一些促銷人員的宣傳攻勢下,自己一時沖動將原本想儲蓄的錢挪作他用,回頭看又后悔不已。
想存錢卻被忽悠買了保險
家住和平區(qū)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張大爺幾天前向記者反映,一個多月前他去銀行想將自己的7萬元錢進行定期儲蓄。他說:“我到了銀行營業(yè)廳便詢問有沒有利率高一些的儲蓄活動,這時走過來一位中年人,很熱情地向我介紹了一個說是賣得很不錯的理財產品,他說跟定期儲蓄差不多但收益很高!
張大爺回憶說:“我以為他是銀行的工作人員,聽了他的介紹后便很信任地委托他辦理,這個人也非常熱情地幫我在窗口排隊、填單?墒呛髞聿胖牢屹I的是一種投資連結保險,雖然收益大但風險也高。而且由于年齡關系我只能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是我兒子。我現(xiàn)在很后悔當時一沖動買了這種產品!庇捎趶埓鬆斠呀浽诒kU合同上簽了字,而且錯過了保險的“猶豫期”,現(xiàn)在已經不能無損失退保。
促銷員常側重強調高收益
記者從相關管理部門了解到,由于銀行代理業(yè)務的拓寬,與一些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單位展開了多種合作,消費者通過銀行可以購買基金、保險等。而有些公司為了促銷自己的產品往往會派出一些促銷人員在銀行的營業(yè)廳內幫助宣傳產品,稱為專管員,他們只能代表公司進行產品宣傳并不能私自與顧客簽訂協(xié)議、合同。但據(j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透露,雖然各方對這些代理業(yè)務管理非常規(guī)范,但個別促銷人員為了能夠多賣出產品,往往會使用一些“營銷技巧”。比如,他們在介紹自己公司的產品時當然不會過分強調產品的風險性,而會側重宣傳產品的高收益,將最吸引消費者的方面進行充分展示,多數(shù)促銷人員只會對風險進行一下適當提醒。
這位人士坦率地說:“如果總是向你強調風險的隨時存在,你還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嗎?作為促銷人員,理所當然會將‘利’說得大于‘弊’,但為了免責也會在將你的‘胃口’吊起來之后對風險進行一下提示。”
買理財產品心中得有譜兒
專業(yè)人士認為,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無論購買哪種理財產品應該提前多做“功課”,對自己要購買的產品應該有一定的了解,不要盲目聽從促銷人員的宣傳,購買產品前應仔細閱讀合同的各項規(guī)定,以免日后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將錢進行儲蓄還是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提前考慮好,不要走進銀行之后還猶豫不決。此外,由于有的保險產品具有“猶豫期”(大多為10天至15天,具體視各公司規(guī)定),一旦消費者在購買保險后反悔,應該盡快在“猶豫期”內退保,“猶豫期”內退保是不會產生損失的。(王紹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