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敘事中的抗美援朝
1951年8月18日,志愿軍政治部從朝鮮向北京發(fā)去電報提議:10月25日是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一周年,可否以此日作為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日,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十天之后,毛澤東在總政的報告上批語:同意。
新近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記錄了這段史實。此外,還收錄了毛澤東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講話的節(jié)選,談到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wèi)生部隊、后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zhàn)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
朝鮮戰(zhàn)場的勝利,對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是一個極大鼓舞,志愿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也成為國內文化工作者最好的素材。作家魏巍的朝鮮前線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很快風靡全國,“最可愛的人”成為志愿軍此后幾十年的一個別稱。1956年,電影《上甘嶺》上映,此后陸續(xù)有《奇襲》《英雄兒女》等等,構成幾代中國人對抗美援朝的記憶。
進入新時期,1995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制作了大型文獻紀錄片《較量》,大量使用當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拍攝的影像資料以及后期逐漸解密的檔案資料,來回顧這場戰(zhàn)爭。
該片在一年內連映1500多場,榮獲1995年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紀錄片獎。此后,在1999年和2000年又多次復映。
但也有因各種原因沒有向社會推出的影像。2000年前后,中央電視臺醞釀拍攝電視劇《抗美援朝》。時任臺長楊偉光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審看了都認為可以播,結果來了個‘911’。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
2010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羅援少將在全國“兩會”提案建議,隆重紀念抗美援朝作戰(zhàn)60周年,緬懷、紀念共和國的英雄,正本清源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7月,軍事科學院戰(zhàn)爭理論和戰(zhàn)略研究部原副部長齊德學在北京日報撰文,辨析關于抗美援朝的幾個史實,以軍史專家的身份對坊間流傳已久的若干疑問作出回應。
10月將近,“抗美援朝”在大敘事中的筆墨愈發(fā)濃重,這段歷史也有望越辨越清。
但愿如此。因為在軍事博物館的訪客留言簿上,有這樣一行略顯稚嫩的筆跡:“謝謝你,讓我們銘記歷史! (記者董瑞豐 實習生丁慧娜)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