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講故事 中央民族樂團帶來創(chuàng)新之作《尋找國樂之王》
中新網(wǎng)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國樂+搖滾+爵士+懸疑+喜劇……一部以民族器樂為表演主體,輔以戲劇串聯(lián)、魔幻懸疑、喜劇元素的新樣態(tài)綜合音樂會《尋找國樂之王》,日前由中央民族樂團在京首演。

《尋找國樂之王》以中國第一個民族管弦樂團“大同樂會”的成立和破解白石道人古曲譜的真實歷史事件為靈感,講述了一個懸念迭起的傳奇故事,由青年導演莊一執(zhí)導、駐團作曲家李尚謙任音樂總監(jiān)。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該劇藝術總監(jiān)趙聰這樣定義該?。骸耙魳繁旧砭褪蔷薮蟮谋憩F(xiàn)形式?!边@不是一場傳統(tǒng)意義上的音樂會,而是一場“音樂故事會”,它以音樂為核心,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

整場音樂會以“國樂”為核心,涵蓋古琴、笛簫、琵琶、二胡、嗩吶、篳篥、笙竽等傳統(tǒng)樂器。從單一樂器的音色展現(xiàn),到樂器間的對話交織,再到全體樂器的和合共鳴,音樂會將觀眾的音樂體驗置于首位,凸顯了“音樂會”的主體功能。同時,以情感敘事為隱線,將“大圣遺音”“大同樂會”“白石道人歌曲”“楊蔭瀏”“阿炳”等以往僅見于專業(yè)院校“中國古代音樂史”課本的專有名詞融入其中。
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化身劇中角色,邊演邊奏。為了突出音樂核心,主創(chuàng)團隊最終選擇以“默劇”方式呈現(xiàn),默劇“關閉”了嘴巴、“解放”了耳朵。劇場里,觀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聆聽,聆聽不需要任何翻譯就能直抵人心的音樂。同時,該劇還以“輕運營、小團隊、快協(xié)作”的模式貫穿全流程,精簡高效的演出團隊、靈活機動的美術團隊以及聲光電結合的影音效果,共同打造出這臺適應性強、靈活性高,在不同場合、不同地點、不同條件下都能還原最佳狀態(tài)的舞臺藝術作品。

趙聰認為,身處一個人人都可以創(chuàng)作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作曲家、編劇和導演,這就倒逼專業(yè)文藝工作者要進行自我反思與革新,去探索如何與大眾進行更有效的溝通,更好地發(fā)揮藝術作品的引領作用,《尋找國樂之王》希望以這種開放姿態(tài)回應時代需求。(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14:13:21
- 2025年04月03日 11:24:22
- 2025年04月03日 09:53:46
- 2025年04月03日 09:01:47
- 2025年04月02日 16: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