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陽江5月5日電(記者 索有為/通訊員 羅國盛 林少娜)進入倒計時狀態(tài)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整體打撈在五一黃金周期間也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今天上午,“南海一號”考古打撈沉井裝船出運。隨著沉井運抵“南海一號”考古打撈現場,緊張的考古打撈工作將全面展開。
記者在現場看到,沉井被五百噸浮吊“南洋”號吊放于“重任二零一”駁,經過綁扎加固后,將由“穗救拖三零”拖帶,預計五月八日運抵陽江海域“南海一號”考古打撈現場。該沉井呈方形,長三十五點七米,寬十四點四米,高十二米,重達五百三十噸,是廣州打撈局歷時一個多月設計和制造的。
據廣州打撈局的專家介紹,“南海一號”考古打撈專用沉井屬于非常規(guī)鋼結構建筑,“南海一號”考古打撈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沉井來展開的。其設計既要考慮沉井自身的強度,又要考慮施工過程的變形控制;既要考慮最大限度地保護古沉船及其中的文物,還要考慮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以便沉井沉放的速度恰到好處。
沉井的四壁采用封閉式雙壁空心鋼結構燒焊而成,俯視象一個碩大的“回”字,雙壁之間用角鋼和槽鋼連接,壁厚達一點二米;在沉放之前,四壁的中空夾層部分將被填滿沙子,以增加沉井的自身重量,滿足靜壓的重力需要。
沉井的設計除了考慮靜壓施工的力學問題,也考慮了穿底梁等施工方面的需要。據專家介紹,該沉井分上、下兩段,下沉井高五米,底部設計為向內收縮的斜角,象刀刃一樣,方便沉井順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底部預留了三十六對方孔,三十六根底梁將從中橫穿而過,底梁之間的縫隙將使用專用保泥板來填塞,確保沉箱中的泥沙不會外泄;上沉井頂部除了有十六個吊點之外,其中間和兩頭還分別設置了若干橫梁,是沉井沉放時用來放置靜壓水泥塊的。目前上、下沉井連為一體,沉井靜壓到位后,真正罩住“南海一號”的只有上沉井。在完成上沉井穿底梁、燒焊等施工作業(yè)之后,上、下沉井將在水底分離,裝著古沉船的上沉井將被亞洲第一浮吊“華天龍”吊到事先準備好的全潛駁上,而下沉井將被留在海底。之所以將沉井設計為上、下兩段,是因為沉井靜壓到位穿底梁時,必須將沉井兩側的淤泥挖空,這很可能引發(fā)沉井內的泥沙外泄,導致沉井內古沉船不穩(wěn);有了下沉井,就可以防止這種危險情況的發(fā)生。
“南海一號”古沉船整體打撈無論在世界考古界還是在打撈界都是首創(chuàng)。目前,“南海一號”沉船上方及周邊多達二十五噸的凝結物已清理完畢,清理過程中出水較為完整的各類文物有七十三套,共計三百九十件;“南海一號”考古打撈沉井定位及定位樁的水下定位工作也已完成。按照整體打撈的實施計劃,今年七月左右“南海I號”將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