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份出版了《退步集續(xù)編》之后,陳丹青近日又連續(xù)推出三本書,一本是新作《與陳丹青交談》,另兩本則是修訂舊作《紐約瑣記》和《多余的素材》。昨天,在新書發(fā)布會上,陳丹青坦言,自從他回國后,“說了很多話,有些被媒體放大了,一直說到《退步集》出版,以及從清華大學辭職”,“我已經(jīng)走得太遠,需要反省一下!
-這兩年說的很多話被放大了
陳丹青說,“海歸派絕大部分是非常令人討厭的”,而“藝術(shù)海歸”中,像他和艾未未這些從紐約回來的人,膽子特別大,說話“不知輕重”!鞍次从袝r比我更激烈一些,我有時還裝裝孫子!彼f,自己之所以這樣表現(xiàn),一部分是因為性格,“我的基因是不安分”,另一方面,是因為“紐約有種塑造能力,無形中塑造了我們的立場”。
但是,“這兩年不斷被媒體修理,很多話被放大了”,特別是辭職后,他意識到自己“走得太遠了”,于是想回過頭來看看書,想想事情,沉潛一段時間,看有什么可做的事情。
-《紐約瑣記》“不越界、沒脾氣”
其實,《與陳丹青交談》說是新書,其實是舊作,是2001年陳丹青在《藝術(shù)世界》雜志上的專欄文章結(jié)集。“當時我剛回國不久,編輯約我開專欄,我就糊里糊涂開了,就像去年糊里糊涂開了一年博客一樣。”他說,在專欄里,普通讀者提出各種問題,由他作答或互相交談,當時的想法是希望通過交談了解現(xiàn)在的青年的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教育單一帶來的后果,“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奇怪,而且很多空話套話!
而《紐約瑣記》初版于2000年,是陳丹青紐約生涯的結(jié)賬,初事寫作的開端,而《多余的素材》初版于2003年,因各種原因一度夭折并輾轉(zhuǎn)了三家出版社才得以出版。陳丹青說,此次出版,他對這兩本書都進行了修訂,如《紐約瑣記》中刪去舊版下冊訪談文章,并精心增補了312幅美術(shù)圖片,而《多余的素材》也增添了一些罕見的老照片,如列寧晚年的照片,以及在西方都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塞尚晚年,拿了一張凳子從門里出來的照片。
在這三本書中,陳丹青稱他最看重的是《紐約瑣記》,因為“它記錄了我的成長,紐約是怎樣塑造了我的”。而且,這本書“不越界、沒脾氣”,要論寫作的閑靜和專注,“也確是這本書!
-流露“回歸”畫畫之意
這幾年,陳丹青的書一本接一本地出,在大家眼里,陳丹青似乎已經(jīng)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寫作者。對此,陳丹青似乎也有“反省”,他說,“三本書出來后,我想起自己還是個畫畫的,不是個公共知識分子。”昨天,他還特意邀請了畫家劉小東一起參加發(fā)布會。
他回憶說,他是1990年在唐人街看到一本書,才知道劉小東的畫的,非常喜歡,于是給劉小東寫了信并成了朋友。1993年劉小東到紐約,他們曾在大半年的時間里,在同一個畫室里“混”,分吃同一個面包。
“我們都是走寫實的路,但現(xiàn)在,我在小東面前是望塵莫及了。我中途走掉了,形成斷層,而他現(xiàn)在成了中國的新寫實派里最有影響的人。”陳丹青說:“他做了我想做的事!
他說,這些年來其實自己并沒有停止畫畫,只是寫作比較公眾,而畫畫卻是私人的事情。他流露出“回歸”之意:“以后,我希望更安靜一些!(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