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金銅佛造像在各大拍賣市場中受到了藏家們的大力追捧,成交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一尊《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坐像》竟然以1.2359億港元成功拍出,創(chuàng)下中國佛像藝術(shù)品迄今為止世界拍賣的最高紀錄。
由于近年來金銅佛造像升值迅猛,市場上偽造的佛像贗品也應運而生。目前最常見的都是一些粗制濫造的新佛像,這些新佛像散見于各地古玩市場,且售價也很低廉,收藏者一般很容易識別。較難識別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這些佛像制作也較為精致,有些表面還刻意做過作舊處理,具有較強的欺騙性。真正難以識別的是那種被稱為用“舊佛像改形法”制作的贗品,作偽者將殘破的舊佛像依其殘破的程度改變成另一形狀,或添花紋,或添文字,然后重新進行作舊處理。收藏者一不小心,就會“打眼”。
鑒別金銅佛造像的真?zhèn)慰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首先是看材質(zhì)。金銅佛像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他銅合金等,但不同時期的用銅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前的銅佛一般都用青銅,也有一些紅銅制品,元代以后則出現(xiàn)了較多銅鋅合金的黃銅及純銅制作的所謂紅銅佛像,而在青銅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稱為金銅佛像,黃銅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其次是看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時十分嚴謹,造像的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規(guī)范的,只要多加學習,了解各個時期金銅佛像的不同特征,并細心察看和對照,就可準確地為某件藏品定名,這樣不但能分清藏品是佛還是菩薩,而且還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薩;再次是看面相、體型和服飾。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紋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是有許多變化的,比如隋唐兩個相連的朝代,雖說佛像的整體風格是相近的,但面相還是略有區(qū)別的,隋代的佛和菩薩為半圓臉型,唐初起就變得稍瘦一些;最后是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資料,比如銘文和題記等,對收藏者在鑒別佛像真?zhèn)螘r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此外,還可用嗅覺法進行鑒別。古代的金銅佛像或其他木質(zhì)、陶瓷等材質(zhì)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熏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于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fā)霉或發(fā)朽的味道,而現(xiàn)代仿制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熏或埋于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江南都市報 吳偉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