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豆瓣、羌族刺繡、自貢燈會……這些四川人耳熟能詳?shù)拿谰懊朗澈吞厣袼锥汲闪恕皣鴮殹。記者昨日從省有關部門獲悉,我省有78個項目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至此全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已達105個。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入選了此次公布的名錄。
災區(qū)入選“國寶”項目多
據(jù)了解,此次全國共有510個項目上榜。其中,我省上榜數(shù)量僅次于浙江,居全國第二位。此次名列“國寶”名單的項目涵蓋了四川文化的精華,在美食方面有郫縣豆瓣傳統(tǒng)制作技藝、五糧液、水井坊、劍南春、郎酒、沱牌曲酒等。在傳統(tǒng)舞蹈中,入選的有汶川縣的羌族羊皮鼓舞、理縣的博巴森根等。曲藝一項中,由四川省曲藝團、成都藝術劇院等申報的四川揚琴、竹琴、清音和四川金錢板皆入選。成都糖畫、安岳石刻、廣元的白花石刻和麻柳刺繡以及汶川縣的羌族刺繡入選傳統(tǒng)美術。民俗項目中,入選的有茂縣、汶川縣、理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羌年風俗等。
這些項目因為在四川人生活中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響,被國家認可為具有國家級水平,反映了中華民族杰出智慧和獨特創(chuàng)造力。
悠揚羌笛《西喲惹》北京感恩
“無論是貧瘠的山坳,還是富饒的平原;無論是巍峨的雪山,還是起伏的江岸;只要勞作,就會有心靈的唱吟;只要勞作,就會有美妙的歌聲!痹诒驹14日于北京舉行的“2008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展演”系列中,四川民族民間歌舞專場——“蜀風古韻”也令首都觀眾熱烈鼓掌灑淚。來自5·12汶川大地震災區(qū)阿壩州茂縣的羌笛傳人何王全的羌笛演奏《西喲惹》(意為:思念的歌),表達了對大地震所有罹難親人與同胞的緬懷與思念之情,讓觀眾情不自禁流下熱淚。汶川縣龍溪巴奪寨、雁門蘿卜寨羌族“釋比傳承世家”的朱金龍、朱光亮等也表演了此次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羌族民間舞《布滋拉》(羊皮鼓舞)。對于此次進京表演,來自汶川縣龍溪鄉(xiāng)阿爾村的羊皮鼓舞表演者楊俊清說:“我們是來向黨和全國人民表達感恩之情的!
羌族文化保護區(qū)已列入規(guī)劃
據(jù)悉,社會各界對此次地震給羌族文化帶來的損失十分擔憂,因為羌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民間文化藝術基本上依靠口傳身教!搬尡取蔽幕铌P鍵的文化傳承人,在這次地震中已經(jīng)有一些遇難了。記者了解到,羌族文化的災后重建已經(jīng)開始了,四川省文化廳已經(jīng)召開了會議,將在茂縣建立羌族文化保護核心區(qū),輻射北川、汶川、理縣、松潘等地。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入選了此次公布的國家級名錄,讓前往北京演出的演員們也備受鼓舞,楊俊清和他的伙伴們堅定樂觀地說:“只要人還活著,我們就一定要把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下去!”
記者周帥 見習記者王丹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