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首詩的閱讀史
在海子的作品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無疑是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了。它不僅出現在各種新詩選本中,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被流行歌手譜曲演唱,更被房地產公司用作鋪天蓋地的廣告。在經過出版、評論、教育以及大眾文化多重傳播環(huán)節(jié)的復雜運動之后,它已經逐漸凝定為一首“代表作”,成為普通讀者心目中海子詩歌最通俗的形象。有意思的是,20年來,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閱讀接受的差異,使得這首詩也如同一面小小的棱鏡,折射出當代社會文化的變遷
文/冷霜
1989年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的消息令詩壇震驚,這個生前只在小范圍內略具聲名的年輕詩人的作品也由此受到更多同行和詩歌愛好者的關注。由于他的好友詩人駱一禾(同年初夏亦因腦血管突發(fā)大面積出血去世)、西川等人的努力,也由于海子詩歌自身的魅力,在之后的幾年里,他的詩在詩歌愛好者中迅速地傳播開來。1991年,《海子、駱一禾作品集》(周俊、張維編)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收入海子的短詩、長詩節(jié)選、散文、小說和詩論等,第一次較集中地展示出海子創(chuàng)作的全貌。1993年,海子母校北京大學一年一度的“未名湖詩會”將時間從以往的5月移至他的忌辰3月26日,并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最初的幾年里,詩會總是以朗誦他的抒情詩《祖國(或以夢為馬)》作為開場。
這一時期的詩歌氛圍仍然遺留著濃厚的1980年代后期風氣的影響,混合著“詩歌崇拜”、對形而上學觀念的熱衷和對已然來臨的市場化社會的抗拒,因而更受其時詩歌愛好者(往往也就是潛在的或正在成長的詩人)喜愛的詩,是《祖國(或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等,它們音韻更為鏗鏘,在日后看來不乏矯情的誦讀中也更易顯出決絕和“悲壯”的姿態(tài)。不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同樣能滿足這種“自戀”。現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詩人姜濤在1990年代初曾任清華大學文學社社長,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一年春天,他和一些喜愛詩歌的朋友結伴去植物園,其中一個喝醉的朋友,竟在出門時于門口席地而坐,對著四周的游客高聲朗誦這首詩。這一行為頗令游客驚異,有人竟誤以為是乞討,在他身邊投下了零錢。
這則軼事像是恰好為這首寫于海子辭世前兩個月的短詩提供了一個注腳:在詩中,詩人內心的沖突正是源于精神的驕傲和世俗現實的堅硬之間的緊張,這種緊張感,在1990年代前期很多詩歌愛好者那里并不陌生,因而在這首詩中獲得慰藉和共鳴。
1995年,西川編《海子的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由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海子作品的影響進一步擴大。2001年,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使得這首詩開始為全國的中學生所知。
中學語文教材的選篇,歷來要同時滿足多項標準,按照人教社中學語文室劉真福先生的歸納,它們至少包括“經典性”“教學的適用性”“進步性”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顯然與它語言的質樸和意象的溫暖、明朗有關,看上去,詩中的情感似乎純凈而超脫,然而,它在實際教學中卻給教師和學生們帶來了難題。一方面,中學生們往往不易體會這首詩表面的單純之下所隱含的矛盾,在一位中學教師的教學記錄中,學生們初讀的反應是“樂觀向上”“寫的是一種平凡、安逸的生活”“讀過之后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放松感覺”“活著真好”⋯⋯而當教師進行啟發(fā)并輔以海子生平的介紹,他又必須面對如何向學生們解釋海子自殺原因的困境,因為語文教育同時也得承擔人生觀教育的功能。
一面要向學生解釋海子在這首詩中表達的在兩種“幸福”之間的兩難選擇:選擇塵世的幸福意味著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而追求作為詩歌“王者”的幸福又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一面卻要提醒他們,“不能學習海子的做法”,難免招致學生的疑問:既然這么消極,為什么還要給我們閱讀這樣的詩歌?一位浙江的中學教師撰文讀解了這首“決絕人世的告白”之后進而發(fā)問:“有著如此消極思想感情的詩歌,怎么能成為中學生的語文教材?”
正是由于中學教學中遇到的這種接受上的困境,在2004年人教社新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中必修教材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被撤下了。不過,在很多高中語文的選讀教材或讀物中它仍然有很高的入選率,如錢理群主編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卷——中國現代文學名作互動點評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徐中玉主編的《新課標語文學本》高中卷的《現代詩歌閱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王家新主編的“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外現代詩歌欣賞》(語文出版社,2005)等,2007年,北京市新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也選入了這首詩。
而與此同時,這首詩也開始進入大眾文化的流通領域。從1998年開啟的房地產市場化熱潮中,這首詩被各地的房地產公司頻頻用于其廣告文案,從上海、深圳、到海口、長沙,“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語都曾被印在海景房和“高尚別墅”的大幅戶外廣告板上。海子詩中這兩個短句,以化俗為雅的方式勾勒出他生命理想的幻境,在1990年代后期加速推進市場經濟而帶來的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中,被挪用成一則標語,煽動著人們對宜居的欲望。而這種反復出現的“創(chuàng)意”,也多少是因為,很多早期從事廣告文案策劃的人員,都曾是1980以及1990年代前期的詩歌愛好者或文學青年。
到了新世紀,網絡的日漸普及正好迎面遇上改革開放之后出生的新一代人,對這首詩的接受又呈現出一些有趣的新變化,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絡論壇和QQ的簽名檔里,或是被“取其精華”、掐頭去尾地用作博客名稱,在一些論壇里,這首詩被列為“小資必讀”,而在另一些地方,它常被引用作為職場勵志的格言。在今年春天剛剛出版的一本勵志讀物《一切夢想靠行動》中,對這首詩的征引之后,導出的是如下的訓誨:“有了夢想,我們也就有了明確目標的力量。你可以擁有任何你想擁有的東西,只要你確實地知道它是你想要的,并確定知道你為什么想要它。我們的夢想要足夠清晰,也不要太貪心。只要健康向上,積極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實現!
無論是“小資化”還是“勵志化”,一個共同的特征是取消語境和碎片化的讀取方式。原詩中蘊含的痛苦和心理沖突已經不再作為閱讀的重點所在,或者,被拼貼成物欲消費的對象。語言表層的簡單和溫暖被剝離出來,正適于偏愛甜膩的胃口。
當然,這并非這首詩20年命運的全部。一如詩人臧棣在為紀念海子辭世20周年所寫的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是“少數幾個能給當代詩歌帶來詩歌遺產的大詩人”,他的詩在其身后始終吸引著詩人同行與讀者深入持久的閱讀。在這個3月,至少將有5場以上紀念性的朗誦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其中一場即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名,這首卓越的抒情短詩,仍將在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里提示著對精神性價值的毫不妥協(xié)的關懷。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