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春晚是明智的選擇
周立波拒絕上央視春晚的消息,引來網(wǎng)上熱議。盡管周立波在談及拒絕春晚原因的時候,過多說到了他自己的所謂“原則”,讓人多少感到大而無當或小題大做,但在名利的誘惑之下,娛樂界普遍削尖了腦袋往春晚上鉆,哪怕是一閃而逝也渴望亮一個相混個臉熟呢,周立波此舉還是顯示了他的自信。無論怎么說,都應該是值得贊許的。但我不大贊同他由此所強調(diào)的“娛樂不是藝術”的理由。他這樣說,把如今的京派相聲和央視的春晚統(tǒng)統(tǒng)貶斥為單純“娛樂”,還是有些過于矜持和托大了。
無論京派相聲,還是海派滑稽戲,當年都是底層的娛樂方式,就像魯迅曾經(jīng)說過的,在上!鞍紫唷笔且环N職業(yè),京派的相聲也曾經(jīng)是撂地攤的職業(yè),沒什么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必要把自己超塵拔俗一般抬高一級。況且,娛樂并非不是藝術,藝術本身也可以包含著娛樂,特別是在大眾文化之中,娛樂沒什么丟臉跌份的,沒有必要把娛樂和藝術像吃魚剔刺一樣,拎得那樣清。
我以為,周立波拒絕春晚之所以說是明智,在于春晚確實不適合他。春晚是每年一次的全民大聯(lián)歡,聯(lián)歡會的形式,注定并限制了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定都是歡快的,喜慶的,花團錦簇的。就像一鍋湯,可以什么味道都有一點,但糖的甜和味精的鮮,卻是首要的。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春晚確實不大能夠對得上榫子。他的海派清口是報端的時評和網(wǎng)絡的段子在舞臺上二合一的展現(xiàn),無論笑侃三十年,還是譏諷當下股市和時事,都能夠讓人們在集體記憶中找到共鳴,觸摸到活生生的現(xiàn)實,諷刺的鋒芒還是聰明而有節(jié)制地存在的,能夠讓人們在笑聲中感慨世道滄桑與人生況味。顯然,這些都很難吻合春晚的要求。為了上春晚,退而求其次,難免會削足適履。而失去了這些個性,就像把刺猬身上的刺都換成了小彩旗,倒是挺喜興,挺熱鬧的,但還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嗎?
“我周立波不可能通吃!彼@話說得對,對就對在明智上。他還說,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大海,我這滴水就留在黃浦江,要想看我的演出,就必須到上海來。這是極聰明的自我定位,也是一句有誘惑力的廣告詞。并非橘異地而一定都成為枳,但藝術畢竟不是十字軍東征,非得都像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一樣雄心勃勃地不斷擴張,今年已經(jīng)拿下北京,最近要挺進臺灣,進而進軍全國。堅守區(qū)域性,守住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如同福克納守住了自己那郵票大的地方,一樣寫出好小說一樣,“咫尺應須論萬里”,倒真的是藝術的一種規(guī)律。
□肖復興(北京 作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