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大膽,能拿經典作品《暗戀桃花源》做一次全新的實驗。
他很隨緣,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只要能做出最好的藝術。
他又很挑剔,盡管有無數橄欖枝遞到他面前,他深思熟慮只挑選最適合、卻未必是最負盛名的那支。
3月22日,有著“臺灣現代劇場之父”之稱的賴聲川,在杭州首次揭秘2010開年之作《新暗戀桃花源》的內容和部分彩排片段。該劇保留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框架結構和《暗戀》部分,但《桃花源》部分卻用越劇來表現,堪稱顛覆經典的經典再創(chuàng)作。
借此機會,本報記者訪問了賴聲川先生,聽他談戲劇。
如烹美饌 舉重若輕
1985年版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賴聲川表演工作坊的第一部戲,至今已是整整25年。
1986年版的《暗戀桃花源》,云之凡由賴聲川夫人丁乃竺飾演。其后24年,《暗戀桃花源》成為表演工作坊的鎮(zhèn)團之寶,常演常新。
2010年,《寶島一村》讓我們領略什么是一部成功的舞臺敘事大片。大者,在于其時間跨度之長,角色數量之眾,涉及的政治、歷史、文化內涵之廣。也正因此,如烹美饌一般,“寶島一村”從一開始便擁有了天下幾乎最優(yōu)質的材質。
好奇地請教賴聲川為什么這么多年始終擁有不竭的熱情,總能帶給人們好的戲劇,有沒有好戲劇的標準?或者做好戲的秘訣?
“什么樣的戲劇才是好的戲劇,這其實要問觀眾。簡單地說,不是說今晚看了笑一場就算了,而是第二天醒來發(fā)現這個劇還有值得回味的東西。”
“如何做好的戲劇,一兩句話很難說清。我想關鍵還是認真,可能我還是一直認真地對待每一部戲。其次我想是熱忱。有人認為這種熱忱是對工作,其實是對人生。”
賴聲川的好戲劇是有味道的。
年初,《寶島一村》看得我們熱淚盈眶,散戲的時候,門口還送熱的寶島一村包子,還貼了個溫暖的小紙條。日子過去很久,戲劇帶來的感動伴隨著溫暖的味覺、嗅覺一直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賴聲川戲劇最令人稱道的是“烹制”的方法:舉重若輕。他的作品總是能以鮮活的人物個性引領舞臺氣氛笑中帶淚,藉此以輕喜劇的形式迅速拉攏觀者入戲,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戲中人物立體地樹立起來,取得極好的表達效果——既達成了與人物命運的反差而催人動情,又處處成景,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不由有一種感慨,就是某種話劇精神的丟失。
過去我們身邊很多劇院都具備一種樸素的扎實的講故事的現實主義的功力,像遼寧人藝的《高山下的花環(huán)》,哈爾濱話劇院的《凱旋在子夜》,南京市話劇團《下里巴人》,樸素的人民情感,老百姓的家長里短那種戲。想到這里,就覺得有一種傷心,現在商業(yè)市場開放,大家都比較忙,在忙的過程中,有些東西就流失了。
賴聲川最早做《這一夜,WOMEN說相聲》想到這是一個商業(yè)行為嗎?賴先生說是想到繼承傳統(tǒng)的形態(tài),針砭時弊,老百姓很喜歡,然后就做了數種“說相聲”。
“我會考慮接受度的問題,但不會考慮太多。藝術只要夠好,就有觀眾。”
他以2001年11月《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為例,向記者闡述他的觀點。北京人有去茶館聽相聲的傳統(tǒng),相聲藝術比較普及,觀眾的欣賞水平很高。那天晚上是《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長安戲院的首場演出。開場前,賴聲川注意到有個觀眾穿著唐裝,板著面孔,在和朋友說:“臺灣來的,說什么相聲?”
“我當時真的有種被人看扁的感覺。結果開場20分鐘后,那位先生就笑得合不攏嘴了!毖莩鼋Y束時,挑剔的北京觀眾給了最熱烈的掌聲。談起這些,賴聲川的滿足感溢于言表。
桃花源記 南柯非夢
把越劇和話劇放在一個戲里,即使是生長在越劇故鄉(xiāng)的我們,也覺得有些訝異。
為什么賴聲川會想到將越劇引入他的經典劇目?為什么不是京劇或者黃梅戲?
“的確,中國有那么多戲曲,有很多種選擇。很早以前,京劇界人士也找過我,想要和我合作。馬蘭也和我說過要合作。雖然不排除以后有合作的可能性,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薄拔以诤贾菘吹皆絼,它那種唯美一下把我吸引住了!辟嚶暣ㄕf,他并沒有不尊重京劇、黃梅戲的意思,但是越劇柔美深情而且易懂,更適合《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演了20多年,也該有些改變了。直覺告訴我,越劇可以讓這出戲更有趣!
《暗戀桃花源》本來就是以沖突為主要元素,就是寫兩個話劇劇組爭搶同一個排練場地生發(fā)的故事,本來就是兩個劇拼貼在一起。話劇和話劇是種拼法,越劇和話劇也只是種拼法,有什么不可以。況且,越劇不僅是古裝的,還是戲曲,這只會讓沖突變得更強烈,讓戲更有趣。
在《新暗戀桃花源》的漫長醞釀期中,賴聲川看了許多越劇碟片,甚至專門從臺北飛到杭州,看現場演出?戳诵戮幵絼,也看了一些草根越劇。賴聲川決定,要原汁原味的、百年前在紹興田間唱過的那種調,用最傳統(tǒng)的越劇,演一出很不可思議的戲。
《暗戀桃花源》問世以來,總是引發(fā)話題!拔抑荒苷f,這個戲演了20多年,是有靈魂的。不論形式怎么改,這個戲想要表達的本質的東西還是一樣。就像一個人的本性,是不可能因為著裝、口音的改變,而隨意更改!
《暗戀桃花源》的實質是一個尋找愛堅持夢的過程,這其中亦有人生的禪意。
人們總是希望著步入困境,絕望著迎來光明,忘乎所以中遭受轉折。周而復始,無有窮盡。無論這份所謂禪意,是否編者本意,仍可從劇中汲取點滴啟發(fā):人生一場,非幻非夢,無論悲樂,都需各個認真踐行、奮力前進。人生寶貴的是堅守,堅守真理,堅守理想,堅守待人處事之善與真。或許這便是人生的真意,亦當屬桃花源之留聲。
所以越劇的加入并不是簡單生硬的!皾O夫老陶在原版中是個丑角,但是我沒有讓越劇王子趙志剛來演一個丑角老陶,而是根據他的風格,將這一角色做了適當的修改!短一ㄔ础返阶詈螅窃絼〉奈,那種悲是很深沉的,比話劇版還‘酸’。前武陵是鬧劇,后武陵真正有了越劇的東西!
他希望年輕人看到越劇后,能發(fā)現它的美。“原來自己家門口也有這么好的戲劇!彼M贻p人了解,趙志剛、謝群英、徐銘這些越劇演員起碼要花十幾年的時間練習才能站上舞臺,不像話劇演員也許訓練一個月也能上臺,學會尊敬這些越劇演員,進而尊敬傳統(tǒng)戲曲藝術。
詩意杭州 戲劇期待
賴聲川的戲劇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上世紀80年代賴聲川剛開始做戲劇的時候,劇場里只有200 多人。
如今,表演工作坊所到之處,一票難求。
內地版《暗戀桃花源》里江濱柳的扮演者黃磊,形容第一次看這部戲的感受是“像被痛打了一頓”,后來他自己演這部戲,入戲太深,每天都要大哭一場。但悲劇同時又是喜劇,演員李立群與顧寶明都親眼見到過坐在第一排的觀眾當場笑得從椅子上翻了下去。
賴聲川自己也說過一個故事。
我們的第一個作品,1984年1月上演,叫《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在一個禮堂里面,在舞臺地面上搭起一個觀眾席跟一個簡單的舞臺。格式是瑣碎的,一格一格的,一場一場的,有一個串聯。雖然來看的人不多,可都是當時很關心文化的人,侯孝賢、楊德昌、朱天文、吳念真……他們都嚇了一跳,他們看到一種國語也不標準,但還是可以讓你感動的戲,說怎么演員可以演得這么自然。我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故事。好像被解放了,戲劇已經不是端著演的一個東西。
這一次賴聲川的到來,也讓杭州的觀眾、戲劇界打開了眼界。而在賴聲川看來,杭州本身就是一個戲劇創(chuàng)作資源豐厚,戲劇市場可期待的好地方。
“杭州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創(chuàng)意的都市,很重視文化,尤其是創(chuàng)意,給我印象很深。我覺得杭州很容易變成話劇重鎮(zhèn)!彼f,浙大、美院等一大批高校都在杭州,校園里年輕的話劇觀眾非常多,這個力量其實很大。杭州是個思想很活的地方,雖然西湖、西溪很美,但人們還是要進劇場看戲。
“現在,哪一個都市絕對稱得上是戲劇之都?沒有。所以哪邊早一點發(fā)展,哪邊都可以發(fā)展出它的特色!
“杭州給我很多靈感,我又想做關于越劇撞話劇的嘗試,杭州又有獨到的資源:杭越、杭話,很自然就形成了與他們的這個合作!
他一直稱贊杭越、杭話的藝術家和演員很優(yōu)秀。“我們很榮幸和新朋友合作,不僅是臺上的上海、杭州的越劇藝術家、杭話的演員;還有很多幕前看不到的,如《桃花源》板塊越劇條塊部分的導演展敏老師,以及越劇行業(yè)里最頂尖的編曲、唱腔、舞美、服裝老師多數來自杭州越劇院。”
記者 戴睿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