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公布2009年度國產動畫評審結果,《美猴王》、《三國演義》獲優(yōu)秀國產電視動畫片特等獎。在2008年,這一獎項是空缺的。
又是孫悟空,又是古代經典,如果沒有它們,這個獎還會是空缺的?即便不空缺,就真能拍出讓孩子摯愛的動畫片?
中國孩子喜歡看外國動畫,除了動畫的制作水準,更重要的是動畫里的角色可愛,比如讓大人都欲罷不能的《鼴鼠的故事》等等。愛看是因為角色討人喜歡,而不是片子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一點是中國兒童作品創(chuàng)作中最欠缺的。我們只要說到孩子的節(jié)目,始終強調的是“寓教于樂”,這個概念中雖然有樂的成分,但在創(chuàng)作者心里,最想強調的其實還是“教”,所謂“樂”,不過是采取了孩子喜歡的動畫形式,創(chuàng)作者始終想通過一個文藝作品,樹立一個能指點孩子的光輝榜樣,而這個良好初衷恰恰是孩子最反感的。
看到過一個考試題,要求把四句話用關聯(lián)詞連接:“1.李姐姐癱瘓了;2.李姐姐頑強地學習;3.李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4.李姐姐學會了針灸”。
正確答案不說大家也能想出:“李姐姐雖然癱瘓了,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而且還學會了針灸”。這是出題者想要兼顧到的教育初衷,但卻有孩子這樣回答: “李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還會了針灸,她那么頑強地學習,終于癱瘓了”!袄罱憬阒园c瘓了,是因為頑強地學習,非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針灸”……從這些帶著玩笑甚至竊喜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孩子對滿布楷模和榜樣的生活是多么抵觸!他們已經在反感楷模,已經在期待榜樣出錯,怎么可能再去接受仍舊處于被教育地位的娛樂?
從過去的林光常到現在張悟本,是什么使廣大受眾篤信沒有醫(yī)學知識,又信口開河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專家們慣有的說教。其實,任何一個受眾群都反感被教育,都喜歡以自己熟悉的親近的方式,平等而輕松地接受知識和信息。這在孩子也一樣,我們不肯放過的教育機會,其實已經傷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如果以這種心態(tài)去創(chuàng)作兒童作品,即便是卡通的形式,也難讓孩子動心。
曾經帶出了“韓流”的“韓劇”普遍有個特點,就是瑣碎,是沒什么社會波瀾的家長里短,而其對人生的指點就融在日常的瑣碎之中,也便最容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種瑣碎不是形象完美,寓意深刻的恢弘巨制,而是溫暖,真實,沒有壓力的人性教育……佟彤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