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王冬梅:戰(zhàn)國銅餐具為何被譽為“收納界的天花板”?
中新社濟南1月12日電 題:戰(zhàn)國銅餐具為何被譽為“收納界的天花板”?
——專訪山東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副主任王冬梅
作者 呂妍 李欣 趙曉
收藏于山東博物館的一套戰(zhàn)國銅餐具,外形小巧,卻內(nèi)里乾坤。套內(nèi)容納餐具59件,包括10個耳杯、10個小碟、10個盒、4個深腹盒、25個盤,外加罍(léi)形的餐具外殼,共達60件,被譽為“收納界的天花板”。
這套戰(zhàn)國銅餐具如何制成?其背后蘊含了怎樣的中華飲食文化?山東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副主任王冬梅,近日就相關問題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山東博物館的戰(zhàn)國銅餐具出土于哪個遺址?當時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王冬梅:1991年冬至1992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張家莊村東發(fā)掘了一座戰(zhàn)國時期的大型墓葬。該墓葬平面呈“甲”字形,有一條長約40米的墓道,墓室面積達300平方米,墓室內(nèi)的填土層層夯筑,十分堅硬。雖然墓葬槨室被盜,但位于墓室內(nèi)的陪葬器物坑保存完好。器物坑呈長方形,內(nèi)有木質(zhì)的器物箱,隨葬器物放于箱內(nèi),器類有銅鼎、豆、壺、盤、匜、盆、鏟、盒、餐具等,還有骨梳、簪等器類,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這一套銅餐具。
這套銅餐具,由耳杯、小碟、盤、盒等60件組成。
其中,10件耳杯呈橢圓形,平底,兩側有耳,是一種飲器,既可用來喝酒,也可用來盛羹(肉汁)。10件小碟呈圓形,敞口,平底,用來盛醯(醋)、醢(肉醬)等蘸料。10件盒,呈圓形,直壁,是盛食器,可單個使用,也可兩個扣合使用,扣合時能起保溫作用?;ㄟ吙诒P6件、折沿盤9件、平底盤10件,均可用于盛放菜肴。深腹盒4件,其中兩件平底,兩件有圈足,可用于盛放主食。
出土時,59件餐具緊實地套疊在一個銅罍里。銅罍可拆分為三個部分,便于盛裝其他餐具,且銅罍下半部有兩個鋪首銜環(huán),蓋上有四個環(huán)形鈕,用來穿繩或鏈,以便于攜帶或搬動。由此,可以推測這套餐具是主人外出時使用的。
在外出旅行、征戰(zhàn)、參加活動等情況下,主人可以方便地攜帶這套餐具,隨時滿足飲食需求。這也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于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和對飲食的重視,即使在外出的情況下也希望能享受到較為精致的餐飲。
中新社記者:這套戰(zhàn)國銅餐具為何被譽為“餐具收納界的天花板”?
王冬梅:這套銅餐具出土時,所有的餐具都緊實地套疊在一起,每件餐具的尺寸都經(jīng)過嚴密計算,件件相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沒有留下多余的空隙。
外面的罐子設計為上下兩部分,用子母口相套,銜接緊密,將整體空間利用到了極致,充分展示了古人在設計上的巧思。餐具整體胎薄體輕,在保證堅固耐用的同時,盡可能減輕重量,便于攜帶。
這套銅餐具是目前中國出土的唯一一套數(shù)量特別多且完整成套的先秦時期銅餐具,為研究戰(zhàn)國時期的飲食文化和手工業(yè)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據(jù)考證,這套餐具的主人身份屬于士大夫階層,并非王室,如此多數(shù)量且制作精美的銅餐具,能夠陪葬在士大夫階層的墓葬中,也反映出當時的齊國經(jīng)濟繁榮,民眾殷實富足。齊國富魚鹽之利,都城臨淄是戰(zhàn)國時期東方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這套銅餐具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齊國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和發(fā)達的手工業(yè)水平。
墓葬中出土的銅餐具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它們的存在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和消費觀念。這些餐具的出土,為現(xiàn)代人了解戰(zhàn)國時期齊國民眾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社交活動等提供了生動素材。
中新社記者:戰(zhàn)國銅餐具是如何制成的?
王冬梅:銅器的鑄造,通常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步驟。首先是制模,用泥土等材料制作出青銅器的模型;之后制作范,包括外范和內(nèi)范,外范通常由多塊組成,內(nèi)范則用于形成器物的內(nèi)部空腔;接著,將熔化的青銅液注入范中,待冷卻凝固后,拆除范具,就得到了初步的青銅器鑄件;最后,還需要打磨、修整等后續(xù)加工,使其表面更光滑,紋飾更清晰。
在臨淄其他戰(zhàn)國墓以及河北中山成公墓中,也出土過成套銅餐具,但無論是在數(shù)量、種類,還是設計之巧妙方面,都遠遠不如這套銅餐具。這套銅餐具胎薄體輕,器型規(guī)整,線條流暢,各餐具之間銜接緊密。無論是餐具的整體造型還是細節(jié)處理,都展現(xiàn)出當時工匠高超的鑄造水平?,F(xiàn)代的沖壓技術可以復制這種銅餐具,但要做到如此嚴絲合縫的排列,還是具有一定技術難度的。
中新社記者:這套精巧的銅餐具背后蘊含了怎樣的中華飲食文化?
王冬梅:在中國古代宴飲場合中,人們按照身份地位或特定的座位安排,使用各自的餐具享用食物,既體現(xiàn)了禮儀規(guī)范,也便于分食和交流。從配套的10個耳杯和10個小碟來看,這套餐具可滿足10人同時用餐,也反映出當時的社交宴飲文化以及分餐制的飲食模式。
這套銅餐具中,包括了耳杯、小碟、盤、盒等多種餐具類型,它們各司其職,說明當時的飲食和烹飪方式已豐富多樣,需要用不同餐具盛放不同食物,以呈現(xiàn)其最佳狀態(tài)。
山東博物館的戰(zhàn)國銅餐具制作精美,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造技術,也反映出當時的民眾對美食和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此外,這套銅餐具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生活智慧與禮序,對于世界飲食文化研究同樣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完)
受訪者簡介:
王冬梅,山東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商周考古、文物研究以及展覽策劃。作為策展人負責策劃的展覽有“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國歷史文化展”“傳奇婦好展”“海岱日新—商周”“走近考古展”等。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參與編輯《山東館藏文物精品大系玉器卷》等。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01月09日 21:58:07
- 2025年01月09日 16:12:26
- 2025年01月03日 16:44:10
- 2024年12月28日 20:37:20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5年01月12日 19:13:30
- 2025年01月11日 09:55:29
- 2025年01月10日 19: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