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更多的人求知、求學、求思,有人提議——
昨天,全國1020萬名考生走進高考考場,這意味著包括他們的家人在內,全國至少有五六千萬人在關注著這場不折不扣的“中華第一考”。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高考生、電影《高考1977》的總策劃汪天云教授興奮地表示,如果設立一個“知識節(jié)”的話,肯定會對更好地推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促進高考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網友熱衷同題作文
今天一上班,白領邱小姐就和同事們聊起了高考,還圍繞昨天全國各地的作文題展開了討論。邱小姐說,她所在的IBM公司的許多精英都是高考的親歷者,而且?guī)缀醵际菐е晒εc喜悅跨入大學進而來到上海這座大都市的,所以,每每談論起高考大家都會由衷地自豪。
“對于作文題,我們這些高考過來的人都會懷著一份開心和一份好奇的心情去思考,假如我來寫該如何下筆!鼻裥〗阏f,這幾天許多年輕同事的MSN或QQ上都會有意無意地涉及到高考話題。新浪網在昨天中午語文卷解密后的第一時間便匯總了各地的作文題,從昨天12時02分上傳的第一份帖子開始,截至今天早上8 時,網民共寫下了近3萬條貼子來參評今年的作文題。而網上的同題作文,除了有葉永烈等多位知名作家的參與,更有一大批網民把寫高考作文看作是一次年度的“ 知識大沖浪”。
懷舊高考觸景生情
除了年輕白領,有關高考的博客圈也煞是熱鬧,寫博的既有“文革”前的老大學生,更有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知青大學生,大家對高考的懷念之情溢于言表。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去年底提供的一份數據,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國家共有1.3億人參加高考,5400多萬人進入了大學,已經有3000多萬名畢業(yè)生走入社會,今天社會各行各業(yè)的精英、骨干、技術管理人員,主要是高校的畢業(yè)生。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胡申生說,每到高考時節(jié)很容易讓歷年的高考生觸景生情,這既是一種懷舊,更是一種對獲得知識的感恩,特別是在網絡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大家通過寫博客、上貼吧等形式,抒發(fā)對高考的追憶,這絲毫不會對今天正在趕考的后輩產生壓力,反而會更添動力。胡教授說,高考應該是一種幸福的歷練,“你看,那些寫下 ‘告別黑色七月、跨入美麗校園’詞句的人,其實都是帶著一種調侃和苦盡甘來的心態(tài),沒有高考經歷的人是很難體會求知的艱辛與快樂的!奔词故锹浒裾,他們在參加高考的過程中也獲得了知識,高考成為許多人人生的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
求知求學可借東風
何不把每年的高考變成一個全民的“知識節(jié)”?胡申生教授說,這是個很好的倡議,“現在各種吃喝玩樂的節(jié)日有許多,但催人求知、求學、求思的節(jié)日卻不多,如果設立知識節(jié),可以在這一天讓更多的人借高考的東風,也對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識水平來一次檢測。比如,昨天我就在思考有關鄭板橋的材料作文該怎樣寫,這也促使我去查閱了許多資料,也算作是一種知識長進吧!
汪天云說,“知識節(jié)”的時間究竟是選擇在現在的6月7日,還是放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的12月10日這天更有意義,這完全可以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而且這樣的探討會很有啟迪作用。 本報記者 王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