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方 買房“后悔權”,可操作性有多大?
對于準備買樓的消費者而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即將進行大修訂,無疑是一個非常喜人的消息,因為傳聞中的修訂一旦落實,消費者在買樓后,就有希望獲得一個冷靜期,在此冷靜期內,消費者有望單方解除或撤消合同。
樓市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一直為幾乎所有專家學者所詬病,而消費者一旦發(fā)現自己上當受騙之后,所能夠采取的自救手段又實在是太有限,因此,在該法律條文的修改落實之后,消費者似乎就擁有了對維權更為有利的尚方寶劍。
一方面,筆者覺得買房“后悔權”的出現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另一方面,對這一法律條文究竟有多少可操作性卻有一點擔心。
第一,即使買房有后悔期,但后悔期估計不會很長。因為只要不撤銷現行的預售制度,預售登記也算是不完全意義上的產權登記,其手續(xù)一旦完成,恐怕再予以撤銷的可能性不太大,即使可以撤銷,費用也不少。如果只有一兩個月的后悔期,對于需要至少一年半載才能交樓看到實物的房地產而言,其中又有多大的意義?
第二,在這個所謂的“后悔期”內退房,是否需要條件?依照筆者的猜想,估計不可能是完全無條件的,否則,只要樓價稍微下跌,誰都會行使自己的“后悔權”,那整個市場就全亂套了,這也不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局面。然而,很多好的法律條文一旦附設了條件,就很容易形成新的漏洞,增加實際操作層面上的困難。
比如說,2003年廣東省政府、省交通廳和省公路局聯(lián)合公布的《廣東省公路條例》中,有這么一個條款:“公路收費站應當加強現場管理,保障收費通道的暢通。因未開足通道而造成其他通道平均有5輛車以上堵塞的,收費站應免費放行,并開足通道。”而實際上,有誰享受過塞車5輛以上的就免費通行的待遇?是高速公路公司違法了嗎?非也,因為在這條規(guī)定中,關于塞車情況要求免費放行的前提條件是———“因未開足通道”,正是這一前提條件的存在,使消費者能夠獲得的實質性的保障幾乎變?yōu)椤?”。
當然,買房終于可以有后悔權仍是值得慶幸的,不過,最值得慶幸的不是我們最終究竟可以獲得多大的保障,而是法律正在不斷地完善這一事實———從1997年起,“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中國已走過了12年的路程,12年來,我們見證了消費者可以逐漸對假冒偽劣、霸王條款等說“不”的過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政府部門對中國消費者的保護意識正在不斷加強,雖然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遠未達到豐滿的地步。(文/梁棟賢)
保障消費者不如細化行業(yè)法規(guī)
有專家建議,今后消費者在購買了房屋、汽車等消費額巨大的商品后,將可獲得“后悔權”。
廣州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是,商家擁有巨大的話語權,處于強勢地位,這個法規(guī)恰好側重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因而受到很多市民的擁護。但我認為,與其為消費者說話,倒不如細化行業(yè)規(guī)范來得有效。
從文字上看,“后悔權”即給消費者冷靜的思考期,有保護消費者的意思。這個潛臺詞,很明顯地說明買家在購房行為中具有沖動的情緒。為什么買家在購房時會沖動?很多有購房經歷的人會說,開發(fā)商的廣告太有誘惑力、銷售現場很火爆,以至于不立即決定就買不到單位了、房子有限而登記人數很多,以至于擔心買不到房……結果就“一失足成千古恨”。看官們請不要罵我,說我沒有買過房,不懂得買房如打仗般緊張。不論是何種說法,沖動之下的行為都是不理性不明智的行為,殊不知早有“沖動是魔鬼”一說?
每到大型節(jié)假日,商家或相關部門都會指導消費者如何面對成千上萬的商品、如何避免在消費過程中上當受騙。精明的消費者,自然也會在購物前做足功課,貨比三家,盡量做到事事通達。房子作為一種大額耐用消費品,其購買行為自然應該更加謹慎。商家對房屋進行轟炸式宣傳,將物業(yè)說得天花亂墜,那是賣方的營銷手法,只是買家的一種了解渠道,并非是決定你購房與否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個精明的買家,應該懂得如何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地了解意向物業(yè)的各種情況,而非貿然行事。
18歲的孩子做錯事常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那是因為“都成人了,你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你是在沖動的情緒之下購房,而未對商品的風險進行衡量,那么你一旦和商家簽訂購房合同,便已表明兩者已經達成了契約,愿賣愿買之間,你想后悔,那就是你的事情,你必須對自己的不理性行為承擔責任。
話又說回來。由于每個人的文化程度、知識面、了解信息的渠道都不同,因而也有很多消費者對同一類商品的技術、服務、質量、價格等無法一一掌握,從而為買到后悔商品埋下伏筆。因此,與其說制定后悔權來保障消費者權益,倒不如想想如何細化、完善相關法規(guī)并加強執(zhí)法來規(guī)范市場。
為何霸王條款都源自商家、商家總處于強勢地位?雖然說與供求關系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房地產行業(yè)的法規(guī)薄弱、懲罰力度小,也是助長其囂張氣焰的重要因素。后悔權的提出,恰恰說明了眼下的房地產市場,仍處于一個市場化、法制化未成熟的階段。(文/陳玉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