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記錄中國萬千景象,他們是中巴友誼的見證者
中新網(wǎng)圣保羅11月13日電 (郝云暉)“從巴西到中國,路途遙遠,約有17000公里,但我感覺離中國真的很近。”巴西圣保羅大學學生佩德羅·尼希曾這樣形容自己與中國的情緣。
尼希是“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的成員之一,像他一樣的外國青年電影人用自己的視角,拍攝中國文化紀錄短片。他們通過鏡頭,講述中國文化、展現(xiàn)中國印象的獨特場景。
“看中國”改變他的一生
“我早晚還會來的!”
尼希曾兩次前往新疆,通過鏡頭記錄錫伯族女孩牡丹8年間的成長經(jīng)歷,記錄新疆發(fā)展變遷。
2016年,尼希在新疆伊犁拍攝了關于錫伯民族文化的紀錄片《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短片聚焦于伊犁錫伯族8歲小女孩牡丹,以一種跨文化、跨語言、跨民族的情感視角展示了導演對女孩牡丹一家的理解。該片在巴西獲得多個重要電影節(jié)獎項。
尼希說,這部短片和“看中國”改變了他的一生。時隔8年后,2024年他再次到新疆,繼續(xù)以16歲的“牡丹”為對象,拍攝了《春不遲,重逢自有時》。
女孩慢慢長大,奶奶漸漸老去。8年前,尼希寫給中國小妹妹的信件仍被珍藏。8年后,他們像家人一般的重逢與離別。
短片通過剪輯對比,展示了8年間女孩牡丹及其家人的變化,深刻的詮釋了中巴人民之間跨越山海的友誼與情感。
“我確信,這兩次項目體驗帶給我最寶貴的東西,是我遇到的那些出色的人們,是我聽到的神奇的故事、美妙的歌曲,是我看到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還有最為重要的,就是我結交的朋友和我與朋友們一起寫的故事!”
尼?;貞浀?,2016年,當他在中國度過17天后,即將回到巴西時,他的內心響起了一個聲音:“我早晚還會來中國的!”尼希說,“這是我真實的感受。它使我意識到,中國確確實實吸引了我?!?/p>
在《春不遲,重逢自有時》的開頭與結尾,女孩牡丹與尼希對對方說道:
——“明明是在地球兩面的人,卻有機會再一次見面,似乎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緣分藏在其中?!?/p>
——“牡丹,縱然時光飛逝,我覺得我們一起完成的作品,有著讓時間凝固的魔力,請記得,你在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一個哥哥,他永遠會為你吶喊加油,為你的夢想喝彩?!?/p>
“中國行攝,
讓我們深深認同中國的發(fā)展理念”
小小的鏡頭,如同一座橋梁,將身處不同國度人們的心靈緊緊相連。在鏡頭的凝視中,感受到中巴兩國人民跨越山海友誼的,不僅是尼希一人。
“如果必須選擇一個詞來描述‘看中國’,我選擇‘情誼’”。曾參與2017年“看中國·福建行”活動的阿曼達·卡瓦略說。
卡瓦略在中國遇見了無數(shù)可愛、樂于助人的人,“我很感恩能夠與他們結下情誼”。
在卡瓦略看來,親自感受中國、與中國人交往的經(jīng)歷,讓其拍攝的影片更具魅力?!拔視堰@種體驗永遠珍藏于心。”
依托于“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巴西青年電影人、圣保羅大學教授塞西莉亞·梅洛在過去8年間,每年帶領南美諸國的青年電影人赴中國拍攝紀錄片。他們履及中國大江南北,用光影記錄“行進中的中國”萬千景象。
“中國行攝,讓我們深深認同中國的發(fā)展理念,意識到中國發(fā)展對巴西的啟示,感受到巴中友誼的巨大影響力?!比骼騺喺f。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會林文化基金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巴西青年自2016年開始,連續(xù)九年在中國新疆、廣西、福建、重慶、上海等11個省市參與該項目,累計創(chuàng)作36部短片。
該項目已成為巴西圣保羅大學影視專業(yè)與中國影視交流重要品牌,每年吸引大量巴西青年影視人才報名參與。
歷年作品中,展現(xiàn)了巴西青年眼中多彩的中國民族文化、工匠精神、生態(tài)文明等等,同時也紀錄了新時代中國的中巴友誼?;蛟S正如尼希所說,“我們心連心,也會永遠心連心?!?完)
國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8:53:37
- 2024年12月22日 08:46:40
- 2024年12月22日 08:46:02
- 2024年12月21日 09:24:32
- 2024年12月20日 21:49:46
- 2024年12月20日 19:52:32
- 2024年12月20日 17:01:18
- 2024年12月20日 15:47:11
- 2024年12月20日 15:09:41
- 2024年12月20日 13: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