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華盛頓郵報》26日報道,美國五角大樓高級將領本月親自負責進行了一次秘密兵棋推演,以檢驗國防部向奧巴馬總統(tǒng)提交的阿富汗增兵計劃的兩種選擇方案。該方案是美國更廣泛評估陷入僵局的阿富汗戰(zhàn)爭的努力的一部分,目前奧巴馬政府正在就具體增兵方案選項進行權衡。
參聯(lián)會議主席親自主導兵棋推演
據(jù)報道,此次推演由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穆倫親自領導。推演內(nèi)容之一是評估向阿富汗增兵4.4萬人全面打擊叛亂并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能夠控制大部分領土的阿富汗政府的可能結果;另外一項內(nèi)容是評估如果僅增加1萬到1.5萬士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進行反恐軍事行動可能取得的結果。
上述兩個增兵選項由駐阿富汗美軍司令麥克里斯特爾通過詳細分析后提交給美國國防部,美國防長羅伯特•蓋茨近幾周提交給總統(tǒng)奧巴馬定奪。
五角大樓此次舉行的兵棋推演并沒有正式得出支持哪個選項的結論,而更主要是試圖評估塔利班武裝分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北約盟友對兩項增兵方案的可能反應。據(jù)稱穆倫已經(jīng)與白宮高級官員就推演結論進行了討論。
此次兵棋推演得出的關鍵假設之一,是向阿富汗增兵1萬到1.5萬人之后,美軍前線指揮官在短期內(nèi)仍然將因為得不到充足的兵力支持,從而無法從塔利班手中奪回對阿富汗西部和南部地區(qū)的控制權。
"我們的機會正在不斷消失,需要努力嘗試從多個不同角度,包括敵人和阿富汗人民的角度來理解增兵的結果和影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軍高官稱。
今年9月底,阿富汗大選因為涉嫌存在舞弊而引發(fā)阿國內(nèi)政治危機,塔利班勢力也卷土重來。奧巴馬政府隨后啟動了對阿富汗戰(zhàn)爭戰(zhàn)略的全面評估。駐阿富汗美軍司令麥克里斯特爾警告稱,如果美國不能迅速遏制塔利班武裝復蘇的勢頭,那么以后將幾乎不可能再清除阿富汗的反叛勢力。
是否增兵 奧巴馬十分謹慎
奧巴馬與其國家安全顧問在做出最終增兵決定前十分謹慎,白宮對阿富汗戰(zhàn)爭涉及的軍事和平民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為此,原定于為時兩到三周的系列會議延長了幾乎一個月。不過外界要求奧巴馬盡快做出決定。
麥克里斯特爾的分析報告認為,要將塔利班武裝從其控制區(qū)域趕出直到阿富汗部隊和政府官員能夠接受這些地區(qū),美軍需要新增4.4萬士兵。這些新增士兵到達后將使駐阿南部美軍的兵力增加三倍。在阿富汗南部,塔利班組織勢力非常強大,其最強大的支援基地就位于這里。
麥克里斯特爾還計劃將新增兵力派駐阿富汗東部和西部地區(qū)。據(jù)美軍官員透露,駐阿美軍的兵力主要在阿富汗東部地區(qū),在阿富汗西部的兵力極少,塔利班武裝在西部地區(qū)的勢力不斷增長。增兵4.4萬的計劃還將使麥克里斯特爾能夠抽調(diào)一個5000人的旅來培訓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并為其提供建議,加速他們的戰(zhàn)斗力形成。
根據(jù)增兵1萬到1.5萬人的計劃,麥克里斯特爾也將抽調(diào)一個旅來幫助訓練阿富汗武裝力量,其余大量支援部隊主要包括工程師、道路清除小隊以及直升機部隊。麥克里斯特爾還曾提出一個增兵8萬人的計劃,不過該選項未被列入認真考慮范圍。
報道稱,美國議員們在25日的一次電視會議中表述了各黨派對向阿增兵數(shù)量的不同看法。其中,共和黨強烈支持麥克里斯特爾向阿富汗增兵的建議,并催促華盛頓政府盡快落實行動。 對此,亞利桑那州共和黨議員喬恩•基爾解釋說:"我擔心隨著時間每流逝一天,我們能否成功完成任務的危險就高一成。"
而弗吉尼亞州民主黨議員詹姆斯•韋伯則反對增兵,并呼吁美國決策者要"更為恰當且明智"地處理這個問題。華盛頓政府的深思熟慮"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我們想到得到一個有利的答案"。
報道指出,美國政府的考量重點是:除非阿富汗政府顯著提高自身能力,否則就不能完全消滅塔利班組織。對此,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奧巴馬在做出決定時所要考慮的問題遠遠不止增兵數(shù)量這么簡單。
增兵面臨巨額開支壓力
而且,目前尚有一些頗具爭議的問題。首先,就是有關美國增兵之舉效率的問題:此舉究竟能否有助于徹查阿富汗腐敗、打擊販毒等問題,從而提高阿富汗政府的工作能力,還是會因美軍分擔了更多原本應由阿國自身履行的職責,致使阿富汗政府錯失鍛煉機會;另外一個就是成本問題。目前美國防部已經(jīng)為6.8萬官兵制定了650億美元的預算,這意味著每向阿富汗增兵1000名,美國每年就需增加10億美元的花費。
阿富汗官方認為奧巴馬可能會做出相關決定,但卻不會在11月7日阿富決選前公布。11月11日,奧巴馬總統(tǒng)將啟程前往亞洲進行為期10天的訪問。還有報道稱,麥克里斯特爾原定本月初前往華盛頓,但后又將時間表推遲至奧巴馬收集到可以做出最終決定的信息之后。(宋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