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手機發(fā)個短信,這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習(xí)慣,是否還有人會記得當年那個滿大街尋找公用電話的情景?
根據(jù)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北京電話用戶總量已達到2492.4萬戶,其中手機用戶共有1600.3萬戶。但在30年前,北京電信線路的總?cè)萘繚M打滿算也只能提供12萬部電話。每人一部電話,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奢侈夢想。
故事從1982年的一幅諷刺漫畫開始……
1984年
司局長為裝電話托人“走后門”
見證人:尹世泰
那時記憶:1982年,時任《北京日報》美術(shù)編輯的著名漫畫家李濱聲根據(jù)群眾反映的意見,繪制了一幅名為《愚公新課》的諷刺漫畫,反映北京46局電話打不通,深深地刺激了擔(dān)任電信局副局長工作僅一年多的尹世泰……
“漫畫家反映的情況一點兒也不夸張,那時候就連我自己都對電信服務(wù)水平不滿意!币捞┗貞浾f,裝電話難是大家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霸缧┠暌胙b電話得看級別,司局級以上領(lǐng)導(dǎo)干部才能申請在家里裝電話?墒悄菚r候線路太少,北京那么多領(lǐng)導(dǎo)都只能排隊等著,托關(guān)系找人批條的事情太常見了!
改革開放之后,剛剛“下!钡膫體戶和文藝明星,是最早一批自掏腰包裝電話的用戶,裝電話的難題忽然成了社會問題。“拖上幾個月到半年是常有的事兒,有個別用戶三五年都沒裝上電話的事情也發(fā)生過。”外省在北京建了一家大飯店,卻因為沒有電話遲遲不能開張,只好找尹世泰特批,才總算拉進兩條線。
不過那時候高達幾百元至上千元的電話初裝費,普通人家負擔(dān)不起!拔覄偖斏细本珠L不久,單位宿舍樓里只有我和黨委書記兩家裝了電話。這下可好,我們兩家?guī)缀醭闪藰抢锏膫鬟_室!边有位老局長家的電話號碼,成了鄰居小青年談戀愛時互留的聯(lián)系方式,坐在家里連職工的思想情況都能摸清楚了。
1984年,郵電部決定引進一項工程,使得北京的電話用戶容量一次擴充10萬!1949年到1983年,北京電話容量才從2萬門增加到12萬多門,一下子增長10萬門那時候可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尹世泰清楚地記得,這在當時還是一項規(guī)?涨暗膰彝顿Y。
1994年
打了半世紀的撥盤電話消失了
當初促使李濱聲先生畫《愚公新課》,源于一件真事:有位患者家屬急著打電話叫救護車,連找3部公用電話就是撥不通,最后到一家單位的傳達室求助,人家卻告訴他,這一上午46局的電話就沒通過。外人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當年電話接通率最差時只有百分之十幾,您撥十回電話,能通一次就不錯了!
市民反映的問題,電信局內(nèi)部總結(jié)了個說法叫“四害”:錯號、串話、掉線、雜音。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位老太太給在日本的兒子打國際長途,等半天好容易接通了,卻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急得這邊“喂”了半天,一句正經(jīng)話也沒說成,可掛了電話一看話費單,老太太急了:460元!這在當年絕對是天價了。
“電信局里就是個‘電話博覽會’。打長途用的人工電話,那是1904年就有了的;市話用的步進制交換機,是上世紀40年代的技術(shù)。”電話線路用的都是銅線,通話距離長了就會聽不清楚,“有人給郊區(qū)親戚打個電話,急得直鉆到桌子底下大聲喊!
步進制交換機大伙沒見過,與那種技術(shù)對應(yīng)的撥盤電話很多人都有印象!皥缶騻119、110,甭管你心里多急,最后那一位數(shù)字必須慢吞吞地繞著撥盤轉(zhuǎn)一圈!1984年,尹世泰負責(zé)引進了北京第一套程控電話設(shè)備,用戶容量只有8500門。直到10年之后,程控電話逐步替代了老式電話。不知不覺之間,以前打電話時咔啦咔啦的撥盤聲留在記憶里,被滴滴答答的電子按鍵聲悄悄替代了。
2008年
我家的固定電話從來不響
見證人:陳方
那時記憶:3月,新家剛剛通了固定電話,北京電信員工陳方便趕到營業(yè)廳辦了停機保號業(yè)務(wù)。曾經(jīng)被電話難題困擾了半輩子的尹世泰不明白,為什么這些80后的年輕晚輩不再打電話了。陳方說,那是因為我們之間有代溝……
“要不是寬帶必須捆著固定電話才能安裝,我原本都不打算在家里裝電話了!逼鋵嵲缭谝粌赡昵,陳方家里的固定電話就成了擺設(shè),“半年多都未必響一回,有一天突然響了,我和老婆直犯愣,連我們自己都不記得電話號碼了,還有誰會打過來。恳唤,敢情人家是打錯了!
陳方是那種典型的數(shù)字化生存e世代!鞍滋焐习,有什么事情和同事在MSN上就說了;晚上回家和老同學(xué)、老朋友敘敘舊,聊天一般都用QQ。”如果要和別人口頭交流呢?“那就打手機唄!我和我老婆,在用的手機有3部,抽屜里用過的手機……那得有十好幾部了吧!
前幾年,李濱聲先生曾給當年的漫畫《愚公新課》續(xù)了個新篇:這回全家不僅能夠暢快地打電話了,愚公還坐在沙發(fā)上優(yōu)哉地打起了手機,而他的重孫子則興致勃勃地上網(wǎng)狂聊。這時候尹世泰老先生已經(jīng)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了,可對于陳方來說,這事兒似乎還沒消停:
“你就說上網(wǎng)吧,不得防著鬧電腦病毒嗎?還有這網(wǎng)絡(luò)速度,還是不夠快!用手機吧,你得留神時不時就被垃圾短信騷擾;還有就是……”陳方咂了咂嘴,“這手機話費嘛,還是有些貴啊,應(yīng)該跟同行呼吁呼吁,能不能再便宜點兒?哪怕就省一點兒錢呢……” X095
2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這是改革開放之前人們的一種生活憧憬。當時的電話用戶絕大部分是機關(guān)和企業(yè),領(lǐng)導(dǎo)干部家中的電話是因工作需要由單位出資安裝的。當時誰家有部電話,都會引來羨慕的目光。
-“兩個小娃娃,正在打電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喂喂喂,我在幼兒園。”
20世紀80年代孩子們口中流傳的兒歌。那時候?qū)τ诤⒆觽儊碚f,打電話是一件頗為神秘的事情。對于大人們來說,像這樣打電話閑聊,也幾乎不可能。
-“有事兒您呼我!”
1986年,北京開通了第一家尋呼臺126臺,當時入網(wǎng)費高達4000至5000元,用戶僅有68人。20世紀90年代之后,腰挎BP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那時BP機一響,人們便要迫不及待地直奔公用電話亭。
-“呼機、手機、商務(wù)通,一個都不能少!”
1988年北京有了最先一批手機用戶,那時的手機俗稱“大哥大”,一部價格高達2至3萬元,被視為財富的象征。直到1997年底,北京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僅有6部手機。隨著價格的下降,這種通訊工具才逐步普及開來。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20世紀末,撥號上網(wǎng)使得互聯(lián)網(wǎng)在家庭中開始普及開來。《紐約客》上的一幅漫畫中的調(diào)侃語句,借著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著作《未來之路》傳播開來,并被e時代的網(wǎng)絡(luò)青年們奉為真理。
-“伊妹兒”
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言習(xí)慣和表達方式,這句對電子郵件E-mail的中文譯音,是“美眉”、“暈”、“囧”等網(wǎng)絡(luò)語言的開端之一。隨之一同流行的還有電子郵件中必不可少的那個“@”標志,很多人當時念做“圈A”。
-“回頭咱們MSN上聊!
21世紀,公司白領(lǐng)開始將QQ、MSN、飛信等即時通訊軟件引入工作和生活,有人甚至將MSN賬號或QQ號碼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而《第一次親密接觸》等網(wǎng)絡(luò)小說的興起,更使得這種交流方式成為了營造浪漫的可能。 X095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