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風火山,跨越昆侖山,貫通唐古拉山……青藏鐵路,這條架設在世界屋脊上的鋼鐵巨龍開通運營3年來,共運送旅客近千萬人次,運送貨物6221萬噸。
像青藏鐵路一樣,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家實施的各類重點工程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分布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祖國的發(fā)展依靠人民,祖國的富強為了人民。凝聚著建設者汗水與心血的一項項國家重點工程,書寫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成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的民心工程。
重點工程建設形成中國工業(yè)體系雛形
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支撐進行“謀篇布局”,進而帶動發(fā)展建設全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一條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在此背景下,國家迅速確立了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并投入實施。
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并試制成功第一批國產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運轉,在不到10年內跨入原子時代;
1959年10月15日,包鋼一號高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產,形成了國家鞍鋼、武鋼、包鋼三大鋼鐵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以‘156項’為核心、以900余個大中型項目為重點的工業(yè)建設,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yè)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yè)體系雛形!敝袊鴩H工程咨詢公司董事長胡希捷指出。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qū)開展大規(guī)模的重工業(yè)建設,即三線建設。首先,把攀枝花鋼鐵基地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交通、煤、電建設搞好,并將東南沿海的重工業(yè)生產基地向內地轉移。1965年,開始了以成昆、湘黔鐵路攀枝花、酒泉鋼鐵廠和重慶工業(yè)基地為主的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yè)建設。1969年至1971年三線建設全面鋪開,初步建成了一批國民經濟骨干企業(yè),改善了我國西部經濟發(fā)展落后的布局,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
新建、改建、擴建的一家家企業(yè)為新中國工業(yè)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所生產的能源、原材料、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所培養(yǎng)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成了一批又一批新工業(yè)基地的種子和骨干,使中國工業(yè)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重點工程建設消除發(fā)展“瓶頸”
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如今,“新絲綢之路”——連云港至霍爾果斯快速大通道上車流往來穿梭,已成為我國線路最長的公路大動脈。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一項項重點交通工程在祖國大地上濃墨重彩,為國家邁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介紹,1949年末,全國鋪有瀝青和水泥路面的公路總共才300公里,到2007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網已覆蓋了所有省份,貫通祖國東西南北。迅猛發(fā)展的高速公路成為古老的東方大國快速走向現代化的豐碑。
南京長江大橋、長江二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寧波跨海大橋……一座座現代化橋梁矗立,生動地印證,中國已邁進世界橋梁強國的行列。東海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比翼雙飛,用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創(chuàng)造了世界造橋史上的奇跡。
高速公路聯網,大型立交飛架,為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市場,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范圍的流動提供了條件。交通運輸部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每天有900萬輛貨運汽車、69.1萬輛客運班車奔馳在高速公路上,每天運送旅客近4000萬人次。
適應國民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員流動的急劇擴大,以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京九線、蘭新復線等12項工程為重點的鐵路建設大會戰(zhàn)全面展開。這些重點工程相繼建成,成為帶動發(fā)展的引擎,引領騰飛的跑道。車輪滾滾中,北方的煤炭、鋼鐵、木材、棉花源源不斷地運至南方,南方生產的機械、儀表、百貨等沿線北上;條條大動脈,將發(fā)達的東部與廣闊的西部緊密相連,推動東西部共同發(fā)展。
上海洋山港、寧波港、曹妃甸港……隨著一項項重點工程的竣工,我國已經擁有16個億噸大港,大大提高了我國國際航運的競爭能力。
到2008年底,我國新建民用運輸機場160個,機場密度達到每10萬平方公里1.6個。經過改造和擴建之后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高峰時每分鐘可起降2架次飛機。
“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從規(guī)劃變成現實,得益于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是黨和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fā)展結出的豐碩成果!敝袊嗣翊髮W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