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九月九日電 題:上海灘“勞模變形記”
作者:鄒瑞玥 常惠英
已逾古稀之年的老“勞!睏顟堰h對記者說:改革變化大,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道德是不能商品化的。
這名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即以一根傳承雷鋒精神的“小扁擔”名震整個中國的上海客輪服務員,并不諱言滬上“勞模”形象的演變光景。
作為新中國勞動者的精神標桿,自一九五0年起,近六十年間評出了一批又一批國家級勞動模范,而在被譽為中國產業(yè)工人搖籃的上海,也由此涌現(xiàn)眾多如楊懷遠般影響一個時代的“星級”勞模。
“老黃牛”:傳統(tǒng)勞模主調
今年八十八歲的邵森,屬于上海早年最常見的勞模類型。一九五六年,作為被服廠劃樣工的邵師傅以其驚人的精準和節(jié)省,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邵師傅至今依然住在有“勞模新村”美譽的上海曹楊一村。低矮陳舊的老公房群落,早已不復當年“中國最早工人新村”的盛況。只有那塊寫著“優(yōu)秀保護建筑”的碩大石牌在默默訴說滄桑。
在邵師傅看來,勞動才是生活的本質狀態(tài)。而早年勞動者的主流形象,正是邵師傅這般默默苦干,不計功利,掌心有著粗厚老繭的普通工農。那個時代的上!皠谀!倍喑鲎詡鹘y(tǒng)工農業(yè)和服務業(yè)的一線職工行列,且多為任勞任怨的“老黃!笔饺宋铩H紡織行業(yè),上海便出過楊富珍、裔式娟、黃寶妹等諸多舉國聞名的勞模。而在客輪上兢兢業(yè)業(yè)的楊懷遠,更是先后挑壞了五十多根扁擔,直到退休時,還有一千三百多個假日未休。即便當時稍有些“異色”的勞!褶k小學教師吳佩芳,也是因其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孜孜苦干讓“雞毛飛上天”,而成為被編入電影、戲劇的全國典范。
上?偣幻嗄陞⑴c勞模評選事務的干部感嘆:從一九五0年至今,上?偣渤鲞^八百九十多位全國勞模,盡管時代不斷變化,“老黃牛精神”至今依然是最寶貴的勞動品質。
“千里馬”:新興勞模熱點
上航的吳爾愉,可能是迄今中國最出名的空姐。從一名下崗紡織女工,“華麗轉身”為全國首位“空嫂勞!,回顧當年情形,吳爾愉至今對其艱難轉型刻骨銘心:從“需要這份工作”,到以其名字命名的乘務組和中國民航第一部空中服務方法《吳爾愉服務法》的問世,吳式“微笑服務”,成為中國服務行業(yè)的又一把標尺。
從“扁擔精神”,到“微笑服務”,上海灘勞模業(yè)態(tài)構成的擴容,伴隨此間人們對勞動內涵認識的拓展。
近十年來,國企員工與民營企業(yè)家、企業(yè)管理者與農民工同登勞模表彰臺的情形,在上海早已屢見不鮮。那些為社會帶來巨大效益乃至效應者,成為勞模評選中的新熱門。“無私奉獻”已不再是衡量勞模的絕對指標,“對事業(yè)有突出貢獻”成了評選的重要標準。
最具爭議性的標志事件,是二00五年,劉翔、姚明這兩位“大款級”體壇明星,竟赫然出現(xiàn)在全國勞模的候選名單中,繼“非公人士”入選勞,F(xiàn)象之后,再度引發(fā)關于勞模形象、品質和定義的更大爭議,“寵愛千里馬,冷落老黃!敝惖闹肛煵唤^于耳。但這兩位代表了中國速度和高度的明星,最終還是力排眾議榮膺全國勞模稱號。
“各行各業(yè)都應有自己的勞動模范,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來評判”,談及此類現(xiàn)象,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以一介房屋維修工之身,吸引海內外眾多媒體關注的老勞模徐虎認為,“能憑一技之長為國爭光,我覺得他們當之無愧”。在社會價值漸趨多元化的今天,勞模的評選標準也呈現(xiàn)多元化,在各自行業(yè)作出突出貢獻、被社會廣泛認可的人,都有成為勞模的資格。
“智多星”:海派勞模特色
在素以聰明巧智和改良發(fā)明見長的上海,其勞模也素來不乏創(chuàng)意型、智能型人物!爸嵌嘈鞘絼谀!,成為海派勞模的特色所在。從早年豪言“我聽毛主席的話,燈聽我的話”,以“蔡氏光源”大大縮短中國電光源技術與世界距離的“燈神”蔡祖泉,到被朱镕基稱為“知識分子與工人結合的典范”,在中國首創(chuàng)多個焊接工藝的“焊神”曾樂;從領軍發(fā)明被譽為“人類運輸方式革命”的集裝箱電子系統(tǒng),繼而成為巴黎國際發(fā)明博覽會百年獲金獎最多者的“抓斗大王”包起帆,到填補多項國內機械技術空白,被授予新中國第一號高級技師證書的“土專家”劉海珊;钴S在上海各個行業(yè)的發(fā)明家和技術改革者,對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中國的建設發(fā)展居功至偉。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享譽四方的智能型勞模,竟頗多低學歷的“野路子”出身,如蔡祖泉早先只是一名吹玻璃工,包起帆早先只是一名碼頭工人,而劉海珊早先更只是一名半文盲的三輪車夫。憑著超人努力,終獲赫赫成就。
滬上科技界和知識界人物真正大舉進入勞?臻g,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勞動概念外延的伸展,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使智能型人才獲得更大施展空間和社會評價。勞模中的智多星隊伍,也隨之出現(xiàn)大量高學歷的“正規(guī)軍”,出現(xiàn)教授、院士,乃至“海歸”精英的身影。
劉海珊認為,不管是“智能型”,還是其他什么型的,勞模的本質精神是不變的。
而至今以“無私奉獻”為人生準則的楊懷遠對此表述得更為質樸:做大事、做小事,都是為人民服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