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紐約三月十六日電(顧蔚)對伊戰(zhàn)爭中的主戰(zhàn)派和反戰(zhàn)派互不相讓,最近就食品名稱打起了嘴仗。美國國內(nèi)鷹派人士把“法式炸薯條”(French Fries)改名為“自由炸薯條”(Freedom Fries)。海外的反戰(zhàn)人士則抵制美國食品。美國商人可不愿因為戰(zhàn)爭壞了生意,二月份,麥當勞在中東新推“麥香阿拉伯”三明治(McArabia),來吸引穆斯林顧客。
英語中的一些好詞,往往與法國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法國香檳,法國白乳酪,法國羊角面包,甚至還有法式深吻(French Kisses)。但是,由于法國人反對美國不經(jīng)安理會同意就單方面對伊拉克開戰(zhàn),美國眾議院安全事務(wù)小組組長、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奈維(Bob Nev)下令除去議會餐廳菜單上所有的“法國”字眼。同時被改名的還有“法式烤面包”(French Toast)。現(xiàn)在,它也成了“自由烤面包”(Freedom Toast)。
說一口流利法語的法國人后裔奈維說,這么做的目的不是打擊法國人,而是為了表達觀點,給出信號。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議員都支持他的看法。議會中的民主黨成員已經(jīng)譴責(zé)奈維此舉無聊。法國大使館拒絕對此做出評價,但說法式炸薯條源于比利時,而非法國。
美國國內(nèi)保守派倒對此津津樂道。紐約一家餐館的老板不僅跟著給薯條改名,還把上百美元一瓶的法國酒倒入廁所,表示對反戰(zhàn)的法國人的抗議。
但海外抵制美國貨的聲勢更為壯大。穆斯林國家試圖取代美國跨國公司,仿照它們的做法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就連有一千二百萬穆斯林的歐洲,也推出類似產(chǎn)品。荷蘭的“茅屋雞”(Chicken Cottage)稱,自己的炸雞符合穆斯林宗教標準,大為暢銷。以反美為宣傳口號的“麥加可樂”,“阿拉伯可樂”也頗為走紅。
阿拉伯可樂因為一時的新聞效應(yīng)和本地化的口味受到歡迎?煽诳蓸穭t采取兼容并蓄的辦法,將印度可樂品牌“翹大拇指”(Thumbs Up)和拉美的印加可樂(Inca Cola)都收到門下,成為可口可樂公司區(qū)域化實踐中的成功品牌。
麥當勞的應(yīng)對的辦法是,在中東推出用阿拉伯面包做的雞肉三明治。這種“麥香阿拉伯”廣告勢頭已經(jīng)超過了麥當勞的旗艦產(chǎn)品“巨無霸”漢堡包。法國媒體“上綱上線”的說,麥當勞試圖籍此在穆斯林世界重塑形象。麥當勞則低調(diào)地表示,這不過是它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口味本地化的嘗試而已。
去年四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升級,麥當勞和其它西方國家跨國公司一樣,在中東的收入受到較大的影響。更糟的是,一旦有沖突發(fā)生,在穆斯林國家的麥當勞和肯德雞就會被當作活靶子受到攻擊。盡管麥當勞公司反復(fù)強調(diào),它在中東搞的是特許經(jīng)營模式,餐廳擁有者都是本地人,且它的供貨商有八成是本地公司,但在海外,麥當勞、可口可樂、肯德雞已經(jīng)成為美國文化的標志。國際管理問題專家稱,美國炸彈在海灣落下后,美國貨將受到更大抵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