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齒銅牙紀曉嵐》續(xù)集剛在上海衛(wèi)視播完。觀眾們興致勃勃觀看此劇的那段日子,扮演乾隆的張鐵林正在上!
受“非典”的影響,百忙纏身的張鐵林在前陣子不期然閑了下來;閑日不閑,張鐵林來到上海的京劇圈,走訪名家,拜師學藝。當他坐在此次來滬的臨時居所———一家酒店公寓的房間里接受記者采訪時,記者看到,他身前的茶幾上放著幾十盒余叔巖、楊寶森的磁帶。
練字練了三十年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觀眾,都驚羨乾隆批折子的一手好字。當攝影記者提出希望拍他寫大字的場景的時候,他斷然拒絕:“別!現(xiàn)在滿世界的人都知道張鐵林喜歡寫大字;不單是媒體報道,上電視節(jié)目,編導還老愛搬上個桌子讓我現(xiàn)場表演。人家還以為我喜歡附庸風雅,或想借這個作秀呢!天曉得,我練字已經練了三十多年了!”
問他練習書法是否出于家庭熏陶,張鐵林的語氣緩和下來,告訴記者,自己也算出身于一個世家,祖父是位中醫(yī),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潛移默化,對于許多中華傳統(tǒng)的國粹都珍愛有加。至于熱愛書法,那更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他打小在西安長大,就讀的小學就在著名的碑林旁。歐之靈動、褚之柔媚、顏之雄渾、柳之清雅,那件件光爍千古的書法珍品,讓一個中華少年追慕終身。
熱愛國粹的張鐵林,自然喜歡京劇。張鐵林說,當年,他對童祥苓、李炳淑等京劇演員迷戀得不得了,這次來上海,他幾次去拜訪這些名家。他還向不少專業(yè)人士學戲,其中包括培養(yǎng)王瑜的滬上名師王思及。
“三個男人一臺戲”
張鐵林馬上要操作的兩件事務,都將和張國立、王剛共同完成。一是完成他們三人主演的電視連續(xù)劇《雙龍會》的錄音工作;二是作為投資方和主演,籌備話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年底在京上演。
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讓人們充分領略了張鐵林、張國立、王剛“三個男人一臺戲”的魅力,也讓他們三人都感覺找到了難得的合作伙伴。張鐵林說,他們都是過去很多年有自己完整藝術經歷的藝人,都是非常用心的表演者,如今把各自的經驗、智慧結合在一起,合作的勁頭很大。
《鐵齒銅牙紀曉嵐》之后,他們合作了續(xù)集,觀眾反映依然很好;剛拍完的《雙龍會》,說穿了也是一部“續(xù)集”,其格局和題材與《鐵齒銅牙紀曉嵐》大同小異,“乾隆”還是張鐵林,“和糰”還是王剛,只是紀曉嵐這個人物沒有了,張國立化身為一位經常做皇帝替身的太醫(yī)。
張鐵林告訴記者,他們三人在熒屏上經常合作,私底下也常在一塊,關系好到“三天不見都互相想”。讓張鐵林評點一下那兩位,他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王剛是老大,當年《夜幕下的哈爾濱》曾經非常轟動,又有多年的主持經驗,是個資深的表演人才;張國立靠自己的奮斗走到今天,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表演風格,他是個工作狂,廢寢忘食,這點與我和王剛不一樣,我們倆都有些閑情逸致,而張國立所有的精力都在工作上;他們兩個都比我大,我是老三。”
張鐵林說,他們都有許多共同的愛好———比如京劇。其中張國立第一,不但唱京劇,還唱梆子、京韻大鼓,王剛年輕的時候也做過曲藝的表演工作,京戲也唱得好。三人在一起拍戲的時候,經常就在一起唱戲。談話間,他的手機響了,有趣的是,他的手機鈴聲,竟是“今日痛飲慶功酒”的京劇唱段。
還是在上海出的名
就像張鐵林所言,他和張國立、王剛一樣,有自己完整而獨特的藝術經歷。多年前,還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的他和龔雪在上影主演了電影《大橋下面》,年輕英俊的張鐵林把一位青年朦朧青澀的情感拿捏得十分動人;然而,聲名鵲起的他忽然作出了出國留學的選擇。
在英國國立電影學院,張鐵林修習編導專業(yè)的研究生課程,四年研讀,一年執(zhí)教。之后,他客居倫敦,拍了不少電影,其中大部分是紀錄片。一晃十多年,張鐵林回國了。他自編自導了影片《椅子》,但反響平平,盡管他創(chuàng)作的幾部劇本曾連續(xù)三年在臺灣獲得優(yōu)良劇本獎,但大部分人對他的認識,是《還珠格格》中的“皇阿瑪”,《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乾隆爺。他說:“我演戲的最高宗旨不是我自己演著滿意演著高興,而是我的表演是否有了娛樂的效益,觀眾是不是能從中獲得享受和休息。”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張鐵林的藝術生涯,也許會覺得他的路充滿矛盾,比如,正走紅時毅然出走;演員出身卻修習編導專業(yè);回國后又重拾演員一行;學院派出身,卻總演出娛樂性很強的電視連續(xù)劇……張鐵林自己用一句“隨遇而安”將一切的選擇和可能的無奈一筆帶過!疤依畲猴L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如今的張鐵林,擁有一個閱歷豐富的中年人才會有的從容和平靜。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吳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