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王懷忠昨天在濟南伏法。他死的時候,一定把一個人恨到了骨頭里:侯萬清!如果不是因這個騙子從中撥弄,使他的腐敗罪案東窗事發(fā),這位58歲的前安徽省副省長,也許至今還會體面地在各種會議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王懷忠的致死之由,就是他的一個曾為之“打點”升官之路的“生前友好”,因經(jīng)濟問題被查,鬼使神差地揭發(fā)了侯氏騙子,結(jié)果拔出蘿卜帶出泥,王懷忠就此倒下。
假臺商侯萬清騙倒王懷忠的伎倆,簡直小兒科之至。聲稱一能搞到已捅進中紀委的舉報信,二能幫著置其政敵于死地(值得一提的,此人也是貪官,前阜陽市委書記肖作新),三能讓王懷忠另謀高就。還開價事成一項付100萬元。王懷忠居然深信不疑。
一個是初中文化的小騙子,一個是老謀深算的大官兒,太過懸殊的身份,使這一情節(jié),恐怕會因為過于離奇而難以被小說家采用。但侯騙子偏就輕易得手了。
分析一下為什么上當(dāng),也許能讓為官者引以為鑒。
首先,這三項手段都點中了王懷忠牽腸掛肚的“要害”,一是消除政治生命的隱患,二是翦除仕途對頭,三是繼續(xù)升遷或撈到“肥缺”。朝思暮想的事,有人能幫著辦,先就有“寧可信其有”的僥幸心理。
其次,王懷忠自己腐敗透頂,就認為上上下下都和自己同樣腐敗,認為一切都可以用錢買到。
第三,在王懷忠看來,自己身居高位,天下錢物“皆備于我”———他用來免災(zāi)、用來納福的錢,并非自己破財,而是由一家房地產(chǎn)企業(yè)墊付的。
有了這三種心理撐著,王懷忠才會有恃無恐地“上當(dāng)”。
王懷忠并不弱智,他在漫長的仕途中,能摸索出這樣的為官之道,說明在他接觸的官員中,確實堆積著嚴重的腐敗。不然,就無法說明這樣一個當(dāng)?shù)乇M人皆知的“王三億”、“王壞種”,為什么居然能“邊貪邊升”?貪官扎堆兒,已經(jīng)是被查處的腐敗案件中的普遍現(xiàn)象。
有人說,王懷忠費盡心機當(dāng)上了副省長,也意味著他的末日到了。因為這一級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是由中紀委管著的,超出了他編織的勢力范圍。他循著原來的思維慣性,企圖“擺平中紀委”,結(jié)果在莊嚴的黨紀國法面前遺臭萬年。
這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自然是黨中央的反腐敗決心和力度不可動搖,近年來屢出重拳,讓腐敗高官無所遁形。憂的是,萬一王懷忠沒當(dāng)上副省長呢?
不過,《行政許可法》的即將實施,使我們看到希望,看到從權(quán)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轉(zhuǎn)機。(來源人民網(wǎng)-華東新聞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