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二日電 當今中國學費之高使得窮人的孩子面對學校的大門望而卻步。此間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刊文披露,據(jù)官方統(tǒng)計,中國十年教育亂收費已達二千億元人民幣。
這篇題為《學費猛于虎》的文章指出,中國教育亂收費花樣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一些城市熱門中小學擇校費或贊助費數(shù)額之高令人瞠目結舌:哈爾濱一所重點小學的擇校費要三點五萬元人民幣,北京一所著名小學的擇校費去年已漲到七萬元人民幣。一些基層政府則通過中小學校征收農業(yè)稅、敬老院費、集資費、超計劃生育罰款等五花八門的費用。還有一些學校強行推銷保險、食品、學具等。
文章說,中國政府目前對學費的狂漲十分重視,管的力度也可以說非常之大。但學費猛于虎的局面一時難以扭轉。
文章認為,亂收費現(xiàn)狀難以改變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中國的教育基本被國家壟斷,民間難以進入。所謂民間教育大多只是一些簡單的技藝教育,真正的民間資本在教育中所占比例極低。
其次,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據(jù)統(tǒng)計,中國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上世紀八十年代相對較高,后來一直在百分之二點三至百分之二點七之間徘徊,這幾年略有增長,二○○二年達到百分之三點三,但仍遠低于世界百分之四點二的平均水平。
第三,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平等。中國的教育資金有限,而鄉(xiāng)村從政府得到的教育經費更加有限,中國農村的教育現(xiàn)狀非常困窘。在城市,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表現(xiàn)在學校之間的地位懸殊。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而不惜血本,久而久之,學校與家長之間便在亂收費問題上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第四,教育產業(yè)化的思路使學校掙錢成為風氣。中國社會本有毀家興學的傳統(tǒng),但因為長期以來國家壟斷教育,導致這一傳統(tǒng)的中斷。而國家為了轉移自己向教育投資的壓力,一度提倡教育產業(yè)化,使教育掙錢成為中國學校的普遍風氣,間接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