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電 一九七七年冬天,中國五百七十萬考生走進了曾被關(guān)閉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場。當年全國大專院校錄取新生二十七點三萬人;一九七八年,六百一十萬人報考,錄取四十點二萬人。七七級學生七八年春天入學,七八級學生秋天入學,兩次招生僅相隔半年。
用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劉金田的話來說,高考制度的恢復,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它意味著更深遠意義的復蘇和新生。
《北京日報》今日兩個版面刊登了“鄧小平與恢復高考”,披露了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的來龍去脈。
教育部原部長何東昌回憶,一九七七年八月四日至八日,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邀請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參加。八月六日下午,會議討論的重點轉(zhuǎn)移到高校招生這個熱點問題,在此之前,教育部以“來不及改變”為由,決定仍然維持“文革”中推薦上大學的辦法,并剛剛將方案送出上報中央。這引起了與會者的反對,紛紛揭露這種辦法的弊病,并主張立即恢復高考,建議如果時間來不及可推遲當年招生時間。這些意見得到鄧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報送中央的報告追回來。鄧小平的明快果斷,當即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查全性是上述科教座談會上首先在發(fā)言中提出恢復高考的人。他回憶“八月六日,我就講到恢復高考這個事;謴透呖际俏以谶@個會上首先提出來的。小平同志覺得應該恢復高考,但是他說今年大概來不及了。我記得很清楚,他提出了這么個問題之后,大家反映,雖然招生會議開過了,今年只要做還來得及。小平同志說,‘好,那就決定今年恢復高考!
盡管如此,還有一些人總是不能從舊框框中跳出來。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三日到九月二十五日,教育部再次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會上最大的障礙和阻力就是一九七一年在全國第一次教育工作會上通過的《紀要》,由于是毛主席圈閱“同意”,并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下發(fā)全國的,“推薦上大學”這種招生辦法就成了金科玉律。其實,大部分與會代表都不支持《紀要》,但沒人敢站出來打破這塊堅冰。
原人民日報記者穆?lián)P就此展開調(diào)查并將這些代表的意見寫成內(nèi)參報送中央。九月二十日,教育部傳達了鄧小平對內(nèi)參的看法。他說,這份材料講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產(chǎn)生的經(jīng)過,很可以看看。《紀要》是姚文元、張春橋定稿的。當時不少人對這個《紀要》有意見!度嗣袢請蟆酚浾邔懙倪@份材料說明了問題的真相。
穆?lián)P回憶,鄧小平的這次談話成為重要分水嶺。此后,招生工作會議的整個氛圍為之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