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高考過后,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期待著9月份進入大學之門,而有的則要進入復讀班重新開始厲兵秣馬,以期來年能有所斬獲。于是,復讀經濟成為“高考后教育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曾經有人預言,京城復讀市場會是個10億元的“大蛋糕”,而在記者深入采訪了14家復讀學校后,這些“復讀蛋糕”的切割者給出的共識是:今年的“蛋糕”市值2億元—3億元。同去年相比,今年的復讀市場可能會略有上升;從長遠來看,復讀生的人數將會穩(wěn)中有降。
“復讀”是對教育認識和需求的提高
大多數人都是近幾年才注意到“高考復讀”這個名詞的,實際上從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開始,“復讀”這個現象就出現了,只是當時還未稱之為“復讀”。專家指出,復讀市場的存在和發(fā)展實際上反映了國民對教育的認識和需求程度在逐漸提高。
其實,準備參加高考的非應屆考生都可算作復讀的潛在人群。尹宗禹表示,從最早的“同等學力”到后來的“落榜生”再到后來的“往屆生”,復讀生的概念發(fā)展得越來越寬泛。他說,隨著從“往屆生”到“復讀生”的演變,意味著除相當一部分高考落榜生之外,這個群體中也增加了一定比例的對自己考取的高校不滿意的學生。他們之中有些人是非本科不上,有些人是非重點大學不上,而有些人又是非清華、北大不上,即便是在已經接到清華、北大錄取通知的考生中,也會有因為對自己所上的院系不滿意而放棄錄取通知書來復讀準備來年再考的。這些高分復讀生組成了最為奇特和受人關注的復讀群體,也使復讀生的定義進一步“外延”。
此外,隨著中專、中技和中職所提供的教育不能滿足一部分學生對教育的需求,也就逐漸形成了“三校生”的復讀群體,“三校生”比例的提高也成為了近年來復讀生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胡少先認為,雖然復讀的要求有些來自于父母,有些來自于孩子本身,但從總體上說,這種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國民對教育的認識和需求的逐漸提高。
復讀市場未來將“走低”競爭更加激烈
近幾年有報道稱,京城復讀市場的空間約有10億元的規(guī)模。盡管接受采訪的各家機構對今年復讀市場的預期不盡相同,但大體上都在2億-3億元之間,形成了一種“共識”。他們普遍認為:今年的復讀市場情況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可能會略有上升;而從長遠來看,復讀生的人數將會穩(wěn)中有降。
根據粗略統(tǒng)計,以往北京市每年復讀學生人數約占高考未上線人數的50%,大約14000人左右,今年按已公布高校錄取比率,估計應在16000人左右。按照每年10000元的平均收費水平推算,北京市復讀市場每年市場容量應該接近2億元,這不包括復讀生需要使用的大量的資料費用。而根據精華培訓學校近3年的統(tǒng)計,復讀生占當年高考落榜生的54%左右,含春季高考的人數能達到64.5%。前兩年是每年12000多人。因2005年高考錄取率下降較大,根據這個比例今年復讀生將達到16000人左右。除個別自習和去外地復讀的學生外,約14000人左右需到復讀學校學習。按復讀生一年學費平均支出12000元計算,保守估計市場規(guī)模就能達到1.6億元以上。而根據巨人學校的估算,今年復讀生的潛在人數大致有30000人,市場的總體規(guī)模將接近3億元。
胡少先則認為,從綜合的情況看,未來復讀班招生人數將呈逐步遞減的趨勢,目前的情況將保持一段時間的穩(wěn)定。以通州區(qū)為例,近幾年每年的復讀人數在1000人左右,全區(qū)有六七所復讀學校,生源以中低分數段的學生為主,其中有不少是“三校生”。從全市的情況分析,初中學生總數的高峰期預計還有兩三年,也就是這幾撥學生的總數還保持在十二三萬人左右,但是這個高峰之后的生源數量將減少一半。這樣再加上高校的不斷擴招,當到了未來兩三年后的生源低谷時,高考的競爭壓力將進一步減小,復讀市場無疑將受到極大影響。
專家認為,未來3年-5年內,學生人數將穩(wěn)中有降,同時家長和學生選擇繼續(xù)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取向也將分流一部分生源。但考慮到北京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近期北京的高考復讀市場將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從長遠看應該是一個降溫的趨勢。(儲智勇、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