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誤會不總是美麗的,有的時候甚至有些嚴肅。近日有媒體報道,4枚彈道導彈頭錐于2006年秋天被美國國防部后勤局“誤運”至臺灣。時隔兩年之后,在臺灣政治領導人輪替定局之后,美方承認了這個“誤會”。
從目前來看,雖然這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定語,我們仍然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美方此次“誤運”是“有意為之”。但就此事在兩岸輿論中引發(fā)的敏感神經(jīng)而言,未來美臺軍事交往,仍然是馬英九上任后兩岸關系中的最大隱患之一。
此次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后,臺灣當局和“立法機關”形成了“一黨獨大”的態(tài)勢。這種態(tài)勢下,美方如果要加強對臺軍售,看起來會相對容易一些。而利益永遠是政治的基礎,對臺軍售做大,既符合美國在東亞地區(qū)的安全需要,也符合美國國內軍火商的利益需要。這也是許多人在選前就認為,美國可能會對馬英九高看一眼的原因。
結束兩岸的敵對狀態(tài),建立一個和平機制,這是臺灣不少政治人物常常掛在嘴邊上的政治語言。而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后,這一點實現(xiàn)的可能性,看起來越發(fā)得大。但是問題在于,兩岸軍事關系的改善,首先是一種戰(zhàn)略信任的改善。如果臺灣方面仍然在霸權主義的支持下快速膨脹,甚至超越自身的防務需要,那么戰(zhàn)略信任改善的難度會大得多。
臺海風云詭譎。迄今為止,兩岸關系的根本動力雖然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但是干擾因素卻遠遠超出了西太平洋的范疇。華盛頓的一言一行,都會對臺灣島內政治產生影響。事實上,美國對臺軍售本身就是美國在臺利益的一個核心內容。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F-16戰(zhàn)斗機銷售案,到“基德”級戰(zhàn)艦,再到尚未兌現(xiàn)的常規(guī)潛艇,通過軍售杠桿的調節(jié),美國既可以影響臺海地區(qū)的安全平衡,也可能對兩岸戰(zhàn)略信任形成制約。
而馬英九上任后,勢必也會面對這一難解的命題。在美臺關系的大背景下,馬英九快速削減對臺軍售,不但美方會產生反對意見,更會在臺灣政治空間中形成新的話柄;而維持甚至加強對美軍購,對于兩岸關系來說,必然形成新的隱患。今天,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的命題下已經(jīng)超越了歷史的距離,到了跨越現(xiàn)實鴻溝的時候。因此,美國對臺軍售的規(guī)模、機制和趨勢,應當成為兩岸和平機制建設的首要命題。
簡單的陰謀論當然不利于臺灣選后的中美關系。而在臺海局勢的敏感時期,我們也不必對美國“誤運”導彈頭錐到臺灣過分反應。值得警惕的只是在未來的4年或者更長時間中,美國對臺軍售將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兩岸又有沒有承載這一問題的氣魄,化解這一命題的智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