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西班牙力克荷蘭隊登上了渴望已久的足壇之巔,但西班牙絕不僅僅是足壇霸主,過去的一個月里,西班牙人是體壇當仁不讓的明星:
6月18日,加索爾作為湖人中鋒奪得NBA總冠軍;F1車手阿隆索正在為自己的第三個世界冠軍而努力;7月3日,孔塔多開始了環(huán)法自行車大賽衛(wèi)冕之旅;7月5日,24歲的納達爾在溫布爾登奪得了第8個大滿貫冠軍……
如果用“金牌至上論”的傳統(tǒng)標準衡量,西班牙其實算不上體育強國——最近三屆奧運會金牌榜,西班牙人在悉尼獲得3金3銀5銅位列第25位;雅典獲得3金11銀5銅位列第20;北京獲得5金10銀3銅位列第14……記得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接力跑完最后幾棒的火炬手當中有一名昔日的奧運亞軍。當時筆者還尋思:這西班牙體育看來不怎么樣,冠軍不夠亞軍湊嘛。
現(xiàn)在,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這種判斷的可笑。無論是作為旁觀者的各國體育迷,還是自豪的西班牙民眾,誰會認為西班牙不是體育強國?!
“國運昌,體運昌”,這是中國體育人60年以來最切身的感受,毫無疑問,綜合國力的強大和體育的強大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但并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西班牙(Spain)人口僅有4000萬,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位居歐盟中下游,近來一度因為經(jīng)濟低迷和希臘(Greek)、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被戲稱為“歐豬四國(Pigs)”,這樣一個國度為何能夠成為體育強國? 政府的政策扶持、重金投入,體育機構(gòu)的“依法治體”,媒體的正面宣傳,中小學的因勢利導怕是缺一不可……中國的體育界理應從西班牙的經(jīng)驗當中得到一些教益。
體育強國當然不能沒有金牌,但金牌數(shù)不該是唯一的指標。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奪得51塊金牌,這絕對是偉大的成就。但時隔兩年,還能復述出51塊奧運會金牌得主的體育迷有幾個?
我們不否認,每塊金牌背后都會有無數(shù)感人的故事,也不該對運動員的忘我奉獻指手畫腳,但客觀地說,金牌和金牌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2004年的雅典,阿根廷一共才拿到2塊金牌,但其中一塊是男籃金牌,一塊是男足金牌。金牌只有兩塊,但是分量何等沉重、影響何其巨大!上面所說的西班牙體壇明星們加起來,一年為西班牙也奪不了幾個世界冠軍,但是其成就和影響不管如何評價也不過分。
反觀我們的競技體育界,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確實打造了不少金牌,但其中社會影響、群眾參與度、商業(yè)化程度都很低的絕對不是個案。像西班牙足球隊、納達爾、加索爾這樣有世界影響力的明星和團體,我們除了已經(jīng)快過了職業(yè)生涯巔峰期的劉翔和姚明,還有拿得出手的人選嗎?
“發(fā)展體育運動”是為了什么?“增強人民體質(zhì)”當然已不足以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一國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能夠惠及每一個公民,能夠感召更多的孩子投身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磨礪意志,外加為GDP貢獻不小的份額,這才談得上是科學發(fā)展;再若是能在國際大賽中屢屢摘金奪銀,從而展示國家形象、為公眾增加民族自豪感,那更是錦上添花。
毫無疑問,我們現(xiàn)在不缺金牌,缺的是讓孩子們投身體育鍛煉的氛圍,缺的是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明星的方法和抓手,缺的是把公民的健康指數(shù)、快樂指數(shù)和競技體育的金牌數(shù)等量齊觀的制度保障。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需要調(diào)整,體育界又何嘗不需要調(diào)整發(fā)展思路? 本報記者 孫慶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通】 |
專題:南非世界杯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