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結(jié)果幾無懸念的全運會男子110米跨欄比賽,因為劉翔的復(fù)出,被炒作得如同世界杯決賽般令人矚目,這恐怕也算是絕無僅有的“全運制造”了。
10月25日的夜晚對本屆全運會來說絕對是個大日子。這個日子不一定會產(chǎn)生世界紀錄,也不一定會有爆炸性新聞出現(xiàn),但有了在跑道上飛奔的劉翔,一切成為大日子的元素就都有了。
這是一次集體性的狂歡。濟南奧體中心像開幕式一樣幾乎坐滿了興致盎然的觀眾,就連劉翔做準備活動的訓(xùn)練場外也是人頭攢動。以至于主辦者不得不提前5小時就在奧體中心外圍實行交通管制,這樣的待遇,全運會一般只有開閉幕式才有,而十一屆全運會又多了一次。
同樣提前5小時的還有蜂擁而來的各路媒體記者。為了確保拿到有限的場地記者證,很多記者不得不提前5小時就在領(lǐng)證處排隊。擁擠的場面,躁動的情緒,讓不少人重新意識到當記者還是個體力活兒。
電視臺和網(wǎng)站做得就更明顯了。從比賽開始前的兩三個小時就不間斷地播報著劉翔的動態(tài):劉翔出門了,劉翔上車了,劉翔壓腿了,劉翔慢跑了……可謂全方位“地毯式”報道。劉翔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皺個眉頭、撇個嘴角,都會被“一網(wǎng)打盡”。
而事實上,這樣的“狂歡”早在劉翔尚未進駐全運村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什么時候來?住酒店還是進村?會動用多少安保?會不會享受特權(quán)?問題很多也很家常,但就是這些在別的運動員身上根本算不得新聞的小事情,卻被媒體津津樂道并不厭其煩地報道著。
狂歡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為了一睹飛人風(fēng)采,濟南市民積極踴躍,不管是預(yù)賽還是決賽,只要能看到劉翔,就是幸運的,就是時尚的。有趣的是,就連出租車司機都會利用短暫的載客時間,和記者聊一會兒劉翔。當翔迷、粉絲這類“80后”語言,從50多歲的老司機嘴里認真地蹦出來時,讓人聽了直想笑。老司機甚至“一針見血”地指出,花錢看預(yù)賽的虧了,因為劉翔只跑了小組第二,“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跑”。而可以免費看劉翔“正兒八經(jīng)跑決賽”的媒體記者,則贏得了老司機由衷的羨慕。
現(xiàn)場激情涌動,比賽緊張激烈。盡管沒有特拉梅爾,沒有羅伯斯,如愿三連冠的劉翔依然像個王者那樣赤腳繞場一周接受全場觀眾的起立歡呼。對于一個渴望比賽終于又重新出發(fā)的運動員來說,他的興奮合情合理。
所以,這是一次由各方配合且極其默契的狂歡。跑的人高興,看的人開心,跟著劉翔打轉(zhuǎn)的記者則不愁沒新聞。只是當一次全運會的比賽被渲染成如此模樣時,劉翔的被神化以及集體的狂歡已難以避免,飛人走下神壇成為凡人的愿望,只能再次成為一種奢望。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而重新出發(fā)的劉翔將不得不在未來的歲月里,依然以一個人的孤單承載起中國田徑的寂寞。
但不管怎樣,那個我們熟悉和喜愛的劉翔,還是終于回來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