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北上,在北京“青山居”見到了琢玉大師潘秉衡的幾件精品,一是“待月西廂”,用的是碧玉料,人物有鶯鶯、張生、紅娘,花墻上下藤蘿纏繞,花草叢生。幾上的香爐,青煙裊裊。鶯鶯和紅娘在左側(cè),張生在花墻之上,露身掩腿。三者各具神態(tài),表情逼真,令人叫絕。二是“六臂佛鎖蛟龍”,是用整枝的高級珊瑚雕成。三是“蕃蓮薄胎爐”,是一件高白脂玉之作。此三件皆巧奪天工,吸引了眾多顧客,令人流連忘返。
說起潘秉衡來,應為中國現(xiàn)代琢玉史上的宗師。他是河北固安人,生于1912年,十幾歲便經(jīng)人介紹入北京某玉器作坊學徒,拜店中一個綽號吳聾子的老藝人為師。
按當時的規(guī)矩,玉器行業(yè)學藝,要4年零一節(jié)才能出師。頭兩年只能干雜活,伺候掌柜、師傅和師兄們,到第三年才讓上凳學藝?墒怯捎谂吮馐帜_麻利,聰敏勤快,所以很受師傅、學柜賞識,破例進店7天就讓他上凳做起了磨玉的活。未過兩年,當先來的師兄該上凳做活時,他卻已到柜臺上幫助掌柜應承活計了,而且當上了師兄的師傅,這在玉器行里是罕見的。
有一天,有個叫穆祥振的玉商,拿來一塊1尺2寸見方、約有200多斤的高級碧玉厚料,要求加工成一個方形的玉璽,四個整底的茶葉罐,四個花觚。這種方法叫“套料取材”,在琢玉工藝上是難度極大的,因為“傷了一個就損了一窩”。當時穆氏已跑遍京城大小作坊,無人敢承接。潘秉衡卻當即答應下來。一年后,潘不但做出穆點名要的9件活,而且還多出了一件花瓶,并主動要了“上花”的活。據(jù)說這話在日本名古屋博覽會獲得了金質(zhì)獎?wù)潞酮劆睿鼓率弦幌伦映闪吮┌l(fā)戶。這件事很快轟動了北京的玉器行業(yè)。
壓金銀嵌寶玉器,始于中國東漢時期,史稱“金鑲玉”工藝。潘那時業(yè)余之樂,是逛青山居等玉器市場。一次,他在小攤上發(fā)現(xiàn)一個已殘的嵌金絲的玉器皿,便買了回來。經(jīng)過對這件器皿的反復研究,40年代中期,終于做出了一批青玉“壓銀絲嵌寶執(zhí)壺”,碧玉“壓銀絲仿宋蓮瓣碗”等作品。這些藝術(shù)精品,光照玉器藝壇,使中斷了兩千年的“錦上添花金鑲玉”的技藝,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
聽說潘秉衡已在70年代病逝北京,他的作品大都成了國寶。此次能看到這幾件作品,也算是三生有幸了。